[发明专利]非沉积制程的缺陷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47707.0 | 申请日: | 200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6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刘瑛;王劲松;张淑燕;孙长峰;石小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00 | 分类号: | H01L21/00;H01L21/3065;H01L21/67;C23F4/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洁 |
地址: | 20120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积 缺陷 控制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刻蚀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非沉积制程的缺陷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制造集成电路的硅片上形成预期图形主要是通过刻蚀工艺完成的,现有的刻蚀方法主要包括湿法刻蚀和干法刻蚀两类。湿法刻蚀由于缺乏各向异性,并且存在过度的颗粒污染,通常被用于非关键尺寸的任务中。干法刻蚀中最常用的是等离子刻蚀,与湿法刻蚀相比,等离子刻蚀具有相对较高的各向异性,相对较少的颗粒污染,因此对于较小的特征尺寸的晶片的刻蚀非常重要。
当然,等离子刻蚀也不能完全避免刻蚀过程中产生晶片缺陷,这些缺陷包括表面缺陷、锥形缺陷、图形错误缺陷等类型,其中其他缺陷所占比例相对较小,较分散,而图形错误缺陷约占25%,通常随机分布在芯片边缘,在芯片边缘聚集成小堆,是影响良品率的主要缺陷,请看图1,图1是使用现有方法时晶片图形缺陷的示意图。
通过只通气体的重复试验,可以发现图形错误缺陷产生于晶片被加工前,产生原因主要是采用沉积制程和非沉积制程混合加工。在沉积制程中,碳氟聚合物会形成膜覆盖在反应室的零件上,而在非沉积制程中很少形成聚合物,并且会破坏反应室的零件上已形成的聚合物的膜,被破坏的聚合物会随气流而剥落、聚集,如果掉落在晶片上,就会阻挡刻蚀,成为图形错误缺陷。使用现有方法时,由于先开启高电压,更容易将这些粒子吸附到晶片上,请看图2,图2是使用现有方法时晶片吸附等离子体的示意图。
从图形错误缺陷产生的原因来看,可以通过先去除反应室内形成的聚合物来减少这种缺陷,但这样会增加工艺流程的步骤和复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在非沉积制程中,防止图形错误缺陷的产生,同时又不增加工艺的步骤和复杂性。
为实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沉积制程的缺陷控制方法,依次包括下列步骤:将晶片放置于反应室内的静电吸盘上;向反应室通反应气体,增加室内压强;开启室内射频;开启室内高电压;向晶片背面通制冷气体;刻蚀完成,停止向晶片背面通制冷气体;关闭高电压;关闭射频,放电;刻蚀完成,取出晶片。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在不增加工艺流程复杂性的情况下,实现在非沉积制程中对晶元主要缺陷的控制。
其中,每个步骤的时间不应超过10分钟;室内压强应为0-100毫托;反应气体可以由三氟甲烷、氩气、氧气、一氧化碳、四氟甲烷、二氟甲烷或八氟-2-丁烯中的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气体混合而成,并且每种气体的流量应在0-1500sccm(sccm表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每秒有1立方厘米的气体流过)。室内的高电压的范围应在1000-2500伏特;射频的范围应为0-2000瓦特。晶片背面通的制冷气体应为氦气。
由于采用了本发明的非沉积制程缺陷控制方法,防止了对引起缺陷的等离子体的吸附,在不增加工艺流程复杂性的情况下,减少了刻蚀工艺中晶片的主要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现有方法时晶片图形缺陷的示意图。
图2是使用现有方法时晶片吸附等离子的示意图。
图3是使用本发明方法时晶片图形缺陷的示意图。
图4是使用本发明方法时晶片吸附等离子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提供的非沉积制程的缺陷控制方法尤其适用于TEL机器,依次包括下列步骤:晶片进入反应室后,放置于反应室内的静电吸盘上。向反应室通反应气体,气体可以为三氟甲烷、氩气、氧气、一氧化碳、四氟甲烷、二氟甲烷或八氟-2-丁烯中的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气体的混合气体,并且每种气体的流量应在0-1500sccm(sccm表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每秒有1立方厘米的气体流过);增加室内压强,压强范围为0-100毫托。开启室内射频,射频的范围应为0-2000瓦特。开启室内高电压,室内的高电压的范围应在1000-2500伏特。向晶片背面通作为制冷气体的氦气,防止晶片温度过高。刻蚀完成,停止向晶片背面通制冷气体,然后先关闭高电压,再关闭射频,放电,取出晶片。其中,每个步骤的时间不应超过10分钟。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使用现有方法时晶片图形缺陷的示意图,说明现有刻蚀方法会引起大量图形缺陷,这些图形缺陷2通常分布在晶片1的边缘,并且聚集成很多小堆,严重影响了晶片的良品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477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周边组件互连设备的定位方法
- 下一篇:基于智能导航算法的车辆组合导航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