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三层DBC基板的碳化硅器件封装结构及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80698.5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38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杨英坤;李俊焘;代刚;张龙;肖承全;张林;徐星亮;向安;周阳;古云飞;崔潆心;银杉;李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3/31 | 分类号: | H01L23/31;H01L23/367;H01L23/48;H01L21/56;H01L29/861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蒋斯琪 |
地址: | 621999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层DBC基板的碳化硅功率器件封装结构及制造方法,该封装结构包含三层图形化的DBC基板形成上中下结构,两层纳米银焊膏,纵向碳化硅功率芯片及耐高温填料;通过DBC基板的图形化及纳米银焊膏的连接实现芯片电极无引线引出,增加了互连面积,缩短了连接距离,减小了附加电阻及电感,且引出电极在不同平面,DBC图形设计使得中间层的厚度不影响绝缘性能;同时,本封装结构的中间层作为散热通道,可将上层DBC的热量传导到下层DBC,增加了散热渠道,不增加散热板的情况下,芯片产生的热量也可通过上下两面散失;与其他封装形式相比,本发明结构简单,原材料充足,可操作性强,且具有较普遍的适用性。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三层 dbc 碳化硅 器件 封装 结构 制造 方法 | ||
【主权项】:
1.基于三层DBC基板的碳化硅器件封装结构,包括三层图形化的DBC基板和封装在DBC基板之间的碳化硅功率芯片(6),所述三层图形化的DBC基板包括顶层DBC基板(1)、底层DBC基板(4)和中间层DBC基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DBC基板(1)从上至下包括顶层DBC基板上铜层(1.1)、顶层DBC基板陶瓷层(1.2)和顶层DBC基板下铜层(1.3);所述底层DBC基板(4)从上至下包括底层DBC基板上铜层(4.1)、底层DBC基板陶瓷层(4.2)和底层DBC基板下铜层(4.3);所述顶层DBC基板下铜层(1.3)、底层DBC基板上铜层(4.1)均为图形化铜层;所述中间层DBC基板(5)从上至下包括中间层DBC基板上铜层(5.3)、中间层DBC基板陶瓷层(5.2)和中间层DBC基板下铜层(5.1);所述中间层DBC基板上铜层(5.3)、中间层DBC基板下铜层(5.1)均为图形化铜层;所述底层DBC基板上铜层(4.1)的图形化设计包括至少间隔开的两部分,一部分为芯片贴装区域,该部分芯片贴装区域上设置有芯片背面电极和芯片背面电极连接端,其他部分为中间层DBC基板(5)的贴装区域;所述顶层DBC基板下铜层(1.3)的图形化设计包含芯片正面电极、芯片正面电极连接端;所述中间层DBC基板上铜层(5.3)的图形化设计包含支撑区域及芯片正面电极引出端;所述中间层DBC基板下铜层(5.1)的图形化设计包括支撑区域及芯片背面电极引出端;所述碳化硅功率芯片(6)为纵向结构芯片,碳化硅功率芯片(6)、底层DBC基板上铜层、顶层DBC基板下铜层之间通过纳米银焊膏(2,3)连接;所述碳化硅功率芯片(6)与底层DBC基板上铜层(4.1)、顶层DBC基板下铜层(1.3)、中间层DBC基板(5)之间的间隔区域均填充有耐高温填料(7)。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480698.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集成的电感器的IC封装体
- 下一篇:埋入预制天线低损耗部件的封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