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式体外预应力束转向鞍座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13712.7 | 申请日: | 2014-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48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刘畅;陈硕晖;于电力;白岩鹤;王源锋;李丛麟;孙青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14 | 分类号: | E01D19/14;E04G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体式体外预应力束转向鞍座,包括夹紧梁体并与之锚固的一对夹板、水平设于梁底的底板以及底板下面的转向曲面板;转向曲面板的一头与底板的底面焊接连接,另一头为自由端;转向曲面板与底面之间设有支撑腹板;体外预应力束紧贴转向曲面板的底面实现转向,其边沿与底板的相应边沿平齐或略短于底板的相应边沿,转向弯曲角为10~15°,夹板垂直焊接于底板上;底板的两侧还设有限位板。本实用新型的各板件之间焊接连接成为一体,转向曲面板两端体外预应力束进出口处进行倒曲角处理形成圆滑过渡,有效避免体外预应力束出现尖锐的转折或受到损伤,巧妙的将折角点产生的集中荷载安全地传递至混凝土结构上,很好地实现了体外预应力束的转向。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体外 预应力 转向 | ||
【主权项】:
一种一体式体外预应力束转向鞍座,设于梁体(9)底部的体外预应力束转向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分别与梁体(9)两侧面锚固连接的夹板(3)、水平紧贴梁底设置的底板(1)以及底板下面的转向曲面板(6);所述夹板(3)垂直焊接于底板(1)的上表面;所述底板(1)的两侧垂直焊接有用于限制体外预应力束(7)偏摆的限位板(5);与转向曲面板(6)的侧边紧密贴合;所述转向曲面板(6)设于两个限位板(5)之间,为板面弯曲的矩形板,在体外预应力束(7)的进口端的一条边与底板(1)的下表面焊接连接,对应的出口端的一条边为自由端;所述转向曲面板(6)与底板(1)之间有与底板等长的、板面与体外预应力束(7)平行设置的支撑腹板(2),所述支撑腹板(2)的顶部垂直焊接在底板的底面上,底部为与转向曲面板(6)的上表面贴合并进行点焊连接的曲面;所述体外预应力束(7)限位于转向曲面板(6)与限位板(5)交汇的折角内且紧贴转向曲面板(6)的下表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20213712.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