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利用自然风的通风控制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687877.2 申请日: 2014-11-26
公开(公告)号: CN105888713A 公开(公告)日: 2016-08-24
发明(设计)人: 郭春;王明年;于丽;刘大刚;严涛;孙志涛;张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 西南交通大学
主分类号: E21F1/18 分类号: E21F1/1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10031 四***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利用自然风的通风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获取隧道内自然风的规律;步骤二,根据步骤一得到的自然风规律进行控制通风;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包括以下过程:建立气象观测站,获得隧道的长期气象数据,结合隧道通风路径计算出隧道内的自然风风速v随时间分布的变化情况,然后综合考虑各因素得到隧道运营通风的设计风速V0。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利用自然风的通风控制方法可以尽可能的利用自然风能,在满足保证隧道内环境控制标准的前提下,将自然风与机械通风相结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隧道 利用 自然 通风 控制 方法
【主权项】:
一种隧道利用自然风的通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获取隧道内自然风的规律;步骤二,根据步骤一得到的自然风规律进行控制通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687877.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一种煤矿采区节能通风系统-201822114550.2
  • 王春霞;艾德春;杨付领;郭明涛;任青山 - 六盘水师范学院
  • 2018-12-17 - 2019-09-20 - E21F1/18
  •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通风技术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安全系数、高效节能的煤矿采区通风系统。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煤矿采区节能通风系统,包括抽采管道和进风管道,进风管道上设置若干出风百叶;抽采管道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排风段,排风段呈方管状且两端通过天圆地方管与抽采管道的主体部分连接通,排风段的顶部设置有排风百叶窗帘、侧壁竖直设置有浮球腔;浮球腔内适配有浮球,浮球中空且可在浮球腔内上下浮动,浮球腔两端均留有气道、且均设置有限制浮球逸出的限位装置;浮球内腔抽真空处理或填充密度小于瓦斯的气体,浮球通过第一拉绳与排风百叶窗帘的拉绳或连杆相连。本实用新型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节能性。
  • 一种轨道交通浅埋地下车站公共区自然通风排烟系统-201910598717.3
  • 刘越;池东;王立暖;那艳玲;冯世杰;郭伟;孙超;王宇;王海涛;索晓明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2019-07-04 - 2019-08-30 - E21F1/18
  • 本发明公开一种轨道交通浅埋地下车站公共区自然通风排烟系统,其中,地下车站地下一层包括设备管理区域和公共区;公共区的顶部设置多个通风排烟竖井;通风排烟竖井沿公共区顶部并穿过地下车站覆土层与室外大气相通,通风排烟竖井与室外大气相通处设置有通风排烟口。有益效果是,通过通风排烟口工况切换实现车站地下一层公共区过渡通风季自然通风和火灾工况的自然排烟。通风排烟时,利用热烟气的浮力作为排烟动力,烟气通过排烟竖井和电动通风排烟口排至室外,实现自然排烟。通风排烟口没有机械排烟气流扰动,排烟效果佳,有利于人员疏散和救援。本系统可减少过渡季节的通风设备电力消耗和排烟风机的配置,节约资源效果显著。
  • 一种具有竖井的隧道用通风系统-201821179584.3
  • 方娟 -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 2018-07-25 - 2019-02-26 - E21F1/18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竖井的隧道用通风系统。隧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竖井和至少一个第二竖井,第一竖井和第二竖井均与隧道相连通,通风系统包括集热器、热交换器、介质储存器、输送泵、加热盘管;集热器连接于热交换器,热交换器与介质储存器相连接,并且与介质储存器中存储的介质进行热交换,介质储存器与输送泵第一端连接,输送泵第二端通过管路与加热盘管入口连接,输送泵第三端通过管路与加热盘管出口连接,加热盘管固定于第一竖井内部;本实用新型的通风系统无需空调或风扇等驱动件,并且减少了电能的消耗,该通风系统能耗低、使用寿命长。
  • 自然通风隧道的顶部竖井结构-201820921640.X
  • 黄丽君;余斌;周曦;黄亮亮;孙立;肖玮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2018-06-14 - 2019-01-22 - E21F1/18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自然通风隧道的顶部竖井结构,左线隧道和右线隧道均设置在地面下,左线车道和右线车道均设置在地面上,排风隔离带设置在左线车道与右线车道之间,左线隧道与右线隧道相连,排风隔离带设置有若干个间隔分布的左线通风孔和右线通风孔,左线隧道和右线隧道均通过风井连接排风隔离带,左线隧道的上端设置有左风口,左风口安装有左电动组合风阀,右线隧道的上端设置有右风口,右风口安装有右电动组合风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节省隧道建设和运营成本;解决无法设置绿化带和通风竖井的局部路段的排烟口间距问题;仅需控制风阀即能满足消防要求,投资节省,操作简单。
  • 自然通风隧道的顶部竖井结构及其设置方法-201810611371.1
  • 黄丽君;余斌;周曦;黄亮亮;孙立;肖玮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2018-06-14 - 2018-09-14 - E21F1/18
  • 本发明公开了自然通风隧道的顶部竖井结构及其设置方法,左线隧道和右线隧道均设置在地面下,左线车道和右线车道均设置在地面上,排风隔离带设置在左线车道与右线车道之间,左线隧道与右线隧道相连,排风隔离带设置有若干个间隔分布的左线通风孔和右线通风孔,左线隧道和右线隧道均通过风井连接排风隔离带,左线隧道的上端设置有左风口,左风口安装有左电动组合风阀,右线隧道的上端设置有右风口,右风口安装有右电动组合风阀。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节省隧道建设和运营成本;解决无法设置绿化带和通风竖井的局部路段的排烟口间距问题;仅需控制风阀即能满足消防要求,投资节省,操作简单。
  • 一种快速通风无烟隧道-201721466259.0
  • 高振华;岳进超;华东 - 苏州三创路面工程有限公司
  • 2017-11-06 - 2018-06-12 - E21F1/18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速通风无烟隧道,包括沿隧道走向设置的风道,还包括侧壁,所述侧壁上沿隧道的走向开设有若干个通风口,每一所述通风口分别与风道连通,所述通风口处竖直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侧面与通风口形成有供风进入的开口,所述开口的朝向与隧道内自然风的风向相对。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隧道内的自然风进行通风时,自然风从隧道中通过的同时,带动隧道内的烟雾移动,由于开口的方向与自然风的方向相对,因此自然风在吹动的同时会沿开口进入通风口,并从风道中被排出隧道,进而带动烟雾被排出风道,加快了隧道内通风的同时,加快了排出烟雾的速度。
  • 一种太阳能风泵独立型隧道自然通风系统及方法-201510567635.4
  • 宁铎;马艳;韩常领;邓力恺;张博;王康乐 - 陕西科技大学
  • 2015-09-08 - 2018-03-30 - E21F1/18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风泵独立型隧道自然通风系统及方法,包括贯穿设置在隧道上方的山体上的通风竖井,通风竖井的出口端设置有能够加热通风竖井出口端空气,并通过加热空气快速流出通风竖井后形成的负压抽出隧道内污染空气的太阳能风泵系统;太阳能风泵系统包括设置在山体上的由若干并联的太阳能热水器组成的太阳能热水器组以及连接在通风竖井出口端的烟囱,烟囱中设有热交换器,太阳能热水器组的出口端连接热交换器的入口端,热交换器的出口端连接太阳能热水器组的入口端。本发明不需要电力驱动通风机配合,通过中间介质水的热能贮存保证了避免电力消耗条件下独立实现隧道自然通风的理想效果。
  • 一种基于远红外加热的公路隧道烟囱通风系统-201610613650.2
  • 张建旭;王睿;周忠耀;徐可;耿林川;赵敏杰;陈红军;江雪英;徐湃 - 重庆交通大学
  • 2016-07-29 - 2018-03-30 - E21F1/18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远红外加热的公路隧道烟囱通风系统,设置有隧道、烟囱、隧道壁、烟囱的连接管、远红外加热装置、碎落台等。本发明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设计烟囱的位置与高度对烟囱的通风影响不大,而烟囱半径与加热温度对通风效果影响较大,以此结果为准,取1m为烟囱的设计半径,70℃为烟囱内气体的加热温度;为验证烟囱通风的节能性及可行性,在能源和营运成本方面将烟囱通风和射流风机通风两种通风方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烟囱通风可以节省65%以上的能源及营运成本,且没有噪声污染,节能、环保效应明显,是一种可行、节能的公路隧道通风方式。
  • 暗挖复合衬砌结构风道-201720649921.X
  • 李红立;钟蜀海;陈静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2017-06-06 - 2018-01-30 - E21F1/18
  • 本实用新型申请属于涉及一种通风系统,具体公开了一种暗挖复合衬砌结构风道,包括截面为半圆弧形的风道本体,所述风道本体从里到外依次为钢筋混凝土衬砌、防水层、支护和围岩;所述风道本体的一端与隧道连通,另一端封闭;所述风道本体远离隧道的一侧上部开有阳光直射口,位于阳光直射口下方的风道本体内设有内凹的弧面镜;所述风道本体的下部设有与隧道排水渠连通的排水槽,排水槽沿朝向隧道的一侧逐渐向下倾斜。将本风道运用到隧道中,能够使隧道中的空气发生流动,避免污染物质在隧道内堆积。
  • 一种城市公路隧道自然通风及自然排烟系统-201610768624.7
  • 金斯科;金佳丽 - 金斯科;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 2016-08-29 - 2017-05-24 - E21F1/18
  • 一种城市公路隧道自然通风及自然排烟系统,在公路隧道顶部,每隔一段距离L开设一个通风竖井,通风竖井将隧道内部空间和隧道外部的上层大气相联通,顶部的通风竖井沿隧道纵向的长度为W;相邻两个通风竖井之间为暗埋段,前述暗埋段的顶部形成楔形结构,楔形结构的厚度即楔形结构最低点与通风竖井的底部的垂直距离H。本发明充分利用交通风力和烟气的浮力,完全摈弃机械通风和机械排烟方案,节约大量的运行能耗。排烟过程种没有风机引起的流场扰动,烟层分层结构稳定,烟气不会弥漫在整个隧道。有利于逃生、疏散和救援。
  • 一种竖向蜂窝式隧道通风装置-201620558256.9
  • 邱志峪;黄忠睦;朱淑兰;朱宝林;徐帅;郭乐 -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2016-06-12 - 2017-01-25 - E21F1/18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竖向蜂窝式隧道通风装置,包括若干个通风孔组,所述通风孔组包括若干个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呈蜂窝状排列并由隧道顶部连通至地表,通风孔的直径为80‑120mm,相互之间的净间距为100‑140mm,设在隧道上的每一组蜂窝式通风孔间的水平距离为200m左右;所述通风孔内还设有防护管,防护管紧贴于通风孔的内壁且高出地面30‑50cm,防护管上设有防雨帽。本实用新型的竖向蜂窝式隧道通风装置,通风效果好,实用性能强。
  • 基于太阳能棚热技术和烟囱效应的公路隧道自然风利用系统-201620805940.2
  • 洪盛;郑晅;李雪 - 长安大学
  • 2016-07-28 - 2016-12-21 - E21F1/18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太阳能辐射加热棚和蓄热技术的公路隧道自然风利用系统,包括公路隧道,在公路隧道上方设置有与隧道平行的管道,管道上分布有与隧道连通的通风口,管道连通竖井,竖井上连接有检查箱,检查箱连接集热棚,在集热棚内部设有多根加热管,所述集热棚内放置有低温潜热蓄热材料,多根加热管的进风口位置低于加热管的出风口位置,集热棚上方出口处连接与大气连通的烟囱。该系统将太阳能烟囱效应、太阳能集热技术和蓄热技术综合应用,不用机械动力解决隧道运营通风问题。可节约能耗,安全可靠。
  • 基于太阳能棚热技术和烟囱效应的公路隧道自然风利用系统-201610607526.5
  • 郑晅;李雪;洪盛 - 长安大学
  • 2016-07-28 - 2016-11-09 - E21F1/18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太阳能辐射加热棚和蓄热技术的公路隧道自然风利用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公路隧道,在公路隧道上方设置有与隧道平行的管道,管道上分布有与隧道连通的通风口,管道连通竖井,竖井上连接有检查箱,检查箱连接集热棚,在集热棚内部设有多根加热管,所述集热棚内放置有低温潜热蓄热材料,多根加热管的进风口位置低于加热管的出风口位置,集热棚上方出口处连接与大气连通的烟囱。该系统将太阳能烟囱效应、太阳能集热技术和蓄热技术综合应用,不用机械动力解决隧道运营通风问题。可节约能耗,安全可靠。
  • 基于烟囱效应的公路隧道自然通风系统-201620152459.8
  • 邢荣军;徐湃;沈亮;陈豪;谭家麒 - 重庆交通大学
  • 2016-02-29 - 2016-10-12 - E21F1/18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烟囱效应的公路隧道自然通风系统,属于公路隧道运营通风技术领域。该系统通过在公路隧道中设置太阳能烟囱,利用太阳辐射加热烟囱通道内的空气,为隧道中空气流动提供浮升力,提高温差从而强化自然通风;该通风系统整体呈烟囱形状,整个系统贴壁安装在隧道纵向通风井中,通风系统下端与隧道内空气相通,上端与隧道外大气相通;该通风系统的安装倾角为α,便于更好的吸收太阳辐射;通风系统上部面向太阳的部分采用吸光材料构成,下部为吸热板,中间为空气流道;工作时,通风井内的空气会接收被吸热板吸收的太阳能热量,空气热量的增加,会加速其向上排除隧道的趋势,从而达到增强排风的作用。
  • 一种隧道利用自然风的通风控制方法-201410687877.2
  • 郭春;王明年;于丽;刘大刚;严涛;孙志涛;张云龙 - 西南交通大学
  • 2014-11-26 - 2016-08-24 - E21F1/18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利用自然风的通风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获取隧道内自然风的规律;步骤二,根据步骤一得到的自然风规律进行控制通风;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包括以下过程:建立气象观测站,获得隧道的长期气象数据,结合隧道通风路径计算出隧道内的自然风风速v随时间分布的变化情况,然后综合考虑各因素得到隧道运营通风的设计风速V0。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利用自然风的通风控制方法可以尽可能的利用自然风能,在满足保证隧道内环境控制标准的前提下,将自然风与机械通风相结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 一种竖向蜂窝式隧道通风装置-201610406590.7
  • 邱志峪;黄忠睦;朱淑兰;朱宝林;徐帅;郭乐 -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2016-06-12 - 2016-08-17 - E21F1/18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竖向蜂窝式隧道通风装置,包括若干个通风孔组,所述通风孔组包括若干个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呈蜂窝状排列并由隧道顶部连通至地表,通风孔的直径为80‑120mm,相互之间的净间距为100‑140mm,设在隧道上的每一组蜂窝式通风孔间的水平距离为200m左右;所述通风孔内还设有防护管,防护管紧贴于通风孔的内壁且高出地面30‑50cm,防护管上设有防雨帽。本发明的竖向蜂窝式隧道通风装置,通风效果好,实用性能强。
  • 基于烟囱效应的公路隧道自然通风方法及系统-201610113102.3
  • 邢荣军;徐湃;沈亮;陈豪;谭家麒 - 重庆交通大学
  • 2016-02-29 - 2016-05-04 - E21F1/18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烟囱效应的公路隧道自然通风方法及系统,属于公路隧道运营通风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在公路隧道中设置太阳能烟囱,利用太阳辐射加热烟囱通道内的空气,为隧道中空气流动提供浮升力,提高温差从而强化自然通风;该通风系统整体呈烟囱形状,整个系统贴壁安装在隧道纵向通风井中,通风系统下端与隧道内空气相通,上端与隧道外大气相通;该通风系统的安装倾角为α,便于更好的吸收太阳辐射;通风系统上部面向太阳的部分采用吸光材料构成,下部为吸热板,中间为空气流道;工作时,通风井内的空气会接收被吸热板吸收的太阳能热量,空气热量的增加,会加速其向上排除隧道的趋势,从而达到增强排风的作用。
  • 一种煤矿通风用气泵保护系统-201410516060.9
  • 甘武宝 - 西安汇科地质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 2014-09-30 - 2016-04-27 - E21F1/18
  • 一种煤矿通风用气泵保护系统,包括气泵,气泵设有换向阀,换向阀一端连接控制器,另一端连接排气管,控制器一端连接瓦斯检测器,另一端连接火焰传感器,通过瓦斯检测器检测出管道的瓦斯浓度,若超过浓度要求,控制器控制换向阀开启,气体进入排气管,若火焰传感器测到管外有火焰,控制器控制换向阀关闭,具有提高通风系统安全的优点。
  • 一种高瓦斯矿井Y型通风方法-201510694777.7
  • 郝兵元;夏龙;杜云楼;闫耀飞 - 太原理工大学
  • 2015-10-21 - 2016-01-06 - E21F1/18
  • 一种高瓦斯矿井Y型通风方法是在顺槽掘进前,在煤层底板岩层中掘进方位与工作面轨道顺槽和开切眼相对应的底抽巷,并在巷内设瓦斯抽放管;在底抽巷正上方于开采煤层内掘进轨道顺槽与开切眼形成通风系统,在轨道顺槽末端开掘沿煤层走向煤巷,在煤巷末端沿煤层倾斜向下掘进回风斜巷,到达底抽巷同一层位后连通底抽巷,然后于连通位置在底抽巷打密闭墙;后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构筑巷旁充填体保留轨道巷及设置瓦斯抽放管路抽放采空区瓦斯。本方法解决工了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与掘进中的瓦斯突出问题,安全性好;一巷多用,开采成本低;工作面不过空巷,工艺简单。
  • 隧道声屏障自然通风装置-201520299213.9
  • 施孝增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2015-05-11 - 2015-09-16 - E21F1/18
  • 针对现有隧道声屏障自然通风口与室外连通,部分声波通过声屏障顶部的自然通风进入隧道,隔声效果不佳,以及该自然通风口由于在顶部设置,新鲜空气与隧道废气只能通过同一自然通风口引入与排放,废气稀释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公开了一种隧道声屏障自然通风装置,该系统包括对接于隧道洞口的声屏障,声屏障的顶部设有顶部自然通风口,声屏障的两侧下部分别设有侧下部自然通风口,顶部自然通风口与所述侧下部自然通风口均内置电动密闭阀门。利用声屏障顶部与两侧下部电动自然通风口之间形成的热压差与风压差,实现声屏障内气流的有效组织,循环了流动,达到有效隔声,有效降低隧道洞口温度、废气浓度,火灾情况下的烟气流有效扩散的目的。
  • 隧道声屏障自然通风系统-201510235757.3
  • 施孝增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2015-05-11 - 2015-08-19 - E21F1/18
  • 本发明针对现有隧道声屏障自然通风口与室外连通,部分声波通过声屏障顶部的自然通风进入隧道,隔声效果不佳,以及该自然通风口由于在顶部设置,新鲜空气与隧道废气只能通过同一自然通风口引入与排放,废气稀释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公开了一种隧道声屏障自然通风系统,该系统包括对接于隧道洞口的声屏障,声屏障的顶部设有顶部自然通风口,声屏障的两侧下部分别设有侧下部自然通风口,顶部自然通风口与所述侧下部自然通风口均内置电动密闭阀门。利用声屏障顶部与两侧下部电动自然通风口之间形成的热压差与风压差,实现声屏障内气流的有效组织,循环了流动,达到有效隔声,有效降低隧道洞口温度、废气浓度,火灾情况下的烟气流有效扩散的目的。
  • 煤矿井下自然通风系统-201420772052.6
  • 耿秀;耿霞;耿业津 - 耿秀
  • 2014-12-10 - 2015-04-15 - E21F1/18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矿井下自然通风系统,包括主回风巷道或主回风管道以及排放烟囱,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回风管道,用于与采矿掘进动作同步延伸进入采矿区内,回风管道吸入口将掘进过程中产生的瓦斯在扩散前就吸出送入煤矿主回风巷道或主回风管道,最后由排放烟囱排出;回风连通巷道或管道,设置于采矿区最里端并将第一采空区的回风管道与后序其他采矿区连通,或将第一采空区与后序其他采矿区连通。其彻底解决了采区及采空区内瓦斯积存问题,使矿区各处的瓦斯在产生的第一时间就流通进入主回风巷道或主回风管道,不在生产区停留,不在采空区积存,从根本上杜绝瓦斯爆炸的情况发生,且节约能源,能使洞内冬暖夏凉处于恒温状态。
  • 自然通风的隧道结构-201410662948.3
  • 张银屏;嵇中;袁自鸣;欧阳文彪;姜弘;林涛;董驰斌;黄丽君;冯奇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 2014-11-19 - 2015-01-28 - E21F1/18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然通风的隧道结构,包括隧道本体及若干通风井,各所述通风井沿所述隧道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各所述通风井的进风口分别与所述隧道本体的顶壁贯通;每一所述通风井还具有出风口;各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隧道本体的上方地面的道路中央隔离带中,并且各所述出风口沿所述道路中央隔离带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采用本发明,解决了长、大隧道,特别是城市隧道的通风井的布置难题,不仅有效实现了隧道的自然通风,还节省了隧道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与此同时,本发明通过化整为零的排风结构能分散排放废气,大大降低了集中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
  • 一种隧道自然通风降温结构-201320525156.2
  • 施孝增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2013-08-27 - 2014-02-26 - E21F1/18
  •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类,具体的讲是涉及一种隧道自然通风降温结构,尤其适用于隧道通风区段较长、交通量较大,洞口温度较高的工程。该结构包括隧道间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间隔板上设置有自然通风孔。其优点是,有效降低隧道出口空气的温度,显著改善隧道出口周边的热环境,保证司乘人员与隧道检修人员的正常通行与工作。此外,本实用新型施工简单,可有效降低工程投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大规模推广。
  • 一种煤矿动力灾害的光纤光栅监测系统及方法-201210283386.2
  • 魏世明;柴敬 - 河南理工大学
  • 2012-08-04 - 2012-11-28 - E21F1/18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动力灾害的光纤光栅监测系统及方法,将光纤光栅(1)布置于锚杆(2)杆体内部或表面,锚杆(2)通过打孔的方法植入煤矿巷道的两帮或其他有效位置,在锚杆(2)尾部引出可与外部相连的光纤连接头(11),光纤连接头(11)连接光纤光栅网络解调仪(5),光栅网络解调仪(5)连接测试电脑(6),形成可用于动态应变监测的测试系统。本发明可使动力灾害的预测更为准确、具有更强的防外界干扰能力,且是一种本质安全型测试方法。
  • 一种集风进气装置-201120378011.5
  • 陈蜀乔;陈雨彤 - 昆明理工大学
  • 2011-10-09 - 2012-06-20 - E21F1/18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风进气装置,属于节能环保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由侧护板、弧形集风板、进气横管、进风管构成。弧形集风板与侧护板连接固定,进气横管横向安装在弧形集风板的下方,进气横管下端中央与进风管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建筑工地的低成本材料加以改造,实现通风换气,且无须电源,简单易行,节能环保。
  • 城市轨道交通区间隧道自然通风排烟系统-201120029261.8
  • 张良焊;于波;杨秀仁;李国庆;万世春;王奕然;陈中;史柯峰;周婷婷;巫江 -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 2011-01-28 - 2011-10-26 - E21F1/18
  •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区间隧道自然通风排烟系统,适用于站台设置全封闭屏蔽门和采用开式通风系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工程,它包括车站、列车行车隧道,两站之间的列车行车隧道设有若干个通向地面的自然通风排烟竖井。所述的自然通风排烟竖井设置在列车行车隧道的中部。所述的自然通风排烟竖井与列车行车隧道的连接处设有储烟隔烟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列车行车隧道设有若干个通向地面的自然通风排烟竖井,使区间隧道能自然通风排烟,省去车站内隧道事故通风机、机房设施,并起到显著的节能效果;当列车在区间隧道内发生火情,则烟气可以通过两个相邻的竖井排出,乘客为双向疏散,利于列车人员安全撤离火情现场,同时也利于消防施救进行。
  • 简易通风装置-201120123157.5
  • 杨宇霆 - 杨宇霆
  • 2011-04-25 - 2011-10-19 - E21F1/18
  •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风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简易通风装置,包括通风管道(8)、三通(1)、轴承(5),简易通风装置的通风管道(8)顶端活动装一个三通(1),三通(1)另外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喇叭形风筒(2),在通风管道(8)外管壁上水平上、下固定两个轴承座支撑环(7),轴承座支撑环(7)上固定一个轴承座(6),轴承座(6)内装有轴承(5),上、下两套轴承(5)中活动穿装一个风标杆(4),风标杆(4)的上端固定一个风标(3),风标杆(4)上端与三通(1)下端固定连接,通风管道(8)下端固定连接一个调节阀(9),简易通风装置利用自然风,节约电能,安装随机性强,可以在各种环境下使用,通风性能好。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