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二极管芯片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80042389.5 申请日: 2012-08-23
公开(公告)号: CN103765616A 公开(公告)日: 2014-04-30
发明(设计)人: K.佩尔茨尔迈尔;K.格尔克;R.瓦尔特;K.恩格尔;G.魏斯;M.毛特;S.拉梅尔斯贝格尔 申请(专利权)人: 奥斯兰姆奥普托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
主分类号: H01L33/42 分类号: H01L33/42;H01L33/40;H01L33/38
代理公司: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代理人: 张涛;刘春元
地址: 德国雷*** 国省代码: 德国;DE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说明了一种带有半导体层序列(2)的发光二极管芯片(1),所述半导体层序列具有适于产生电磁辐射(13)的有源层(3),其中该发光二极管芯片(1)在前侧上具有辐射出射面(4)。在与辐射出射面(4)相对的背侧上,发光二极管芯片(1)至少局部地具有反射膜层(5),该反射膜层包含银。在所述反射膜层(5)上布置有保护层(6),所述保护层(6)具有透明导电氧化物。
搜索关键词: 发光二极管 芯片
【主权项】:
带有半导体层序列(2)的发光二极管芯片(1),所述半导体层序列具有适于产生电磁辐射(13)的有源层(3),其中‑该发光二极管芯片(1)在前侧上具有辐射出射面(4),‑在与辐射出射面(4)相对的背侧上,发光二极管芯片(1)至少局部地具有反射膜层(5),该反射膜层包含银,‑在所述反射膜层(5)上布置有保护层(6),并且‑所述保护层(6)具有透明导电氧化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斯兰姆奥普托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奥斯兰姆奥普托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80042389.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发光二极管-201880015131.3
  • 李剡劤;申赞燮;梁明学;李珍雄 - 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
  • 2018-07-30 - 2019-10-18 - H01L33/42
  • 根据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包括:半导体叠层体,包括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和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上的台面,所述台面包括活性层和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ZnO层,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上;下绝缘层,覆盖所述ZnO层和台面,并具有使所述ZnO层暴露的开口部;第一焊盘金属层,布置在所述下绝缘层上,并与所述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电接通;第二焊盘金属层,通过所述下绝缘层的开口部与所述ZnO层电接通,并与所述第一焊盘金属层在水平方向上隔开;以及上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焊盘金属层和所述第二焊盘金属层,并具有分别使所述第一焊盘金属层和所述第二焊盘金属层暴露的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所述下绝缘层的开口部之下的所述ZnO层的厚度比被所述下绝缘层覆盖的ZnO层的厚度薄。
  • 包括ZnO透明电极的发光元件-201690001036.4
  • 申赞燮;梁明学;尹馀镇;李剡劤 - 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
  • 2016-06-27 - 2019-01-08 - H01L33/42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包括: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台面,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上,且包括活性层以及位于活性层上的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ZnO透明电极,位于台面上;第一电极,位于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上;以及第二电极,至少一部分位于ZnO透明电极上,且包括第二电极焊盘以及从第二电极焊盘开始延伸的一个以上的第二电极延伸部,其中,第二电极延伸部与ZnO透明电极接触,ZnO透明电极包括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包括向所述ZnO透明电极上表面的上部凸出且以预定的图案布置的多个凸出部,与多个凸出部的高度对应的部分的厚度大于第二区域的厚度,多个凸出部之间的间距小于从第二电极延伸部至邻近于第二电极延伸部的一凸出部之间的水平方向最短距离。
  • 光学器件-201180055036.4
  • 铃木尚文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2011-11-14 - 2013-07-17 - H01L33/42
  • 本发明公开的半导体发光器件设置有层叠单元,包括分别层叠在有源层(6)的两侧上的p型层(5)和n型层(7),其中由有源层6产生的光的一部分从所述层叠单元的第一表面出射。公开的光学元件设置有反射层,其位于层叠部分的与上述第一表面相反侧上的第二表面上,在有源层一侧的方向上反射由有源层(6)产生的和从第二表面进入的光。该反射层包括金属层(1)和透明电极层(2-4),透明电极层(2-4)是导电的且对于由有源层(6)产生的波长是透明的。透明导电膜(3)的折射率比透明导电膜(2、4)以及p型层(7)的折射率低。透明导电膜(3)的吸收系数比透明导电膜(2、4)的吸收系数低。
  • 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元件-201180014591.2
  • 武藏直树 -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2011-03-23 - 2012-12-19 - H01L33/42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元件,其在p侧氮化物半导体层之上具有透光性电极,且具备可获得p侧氮化物半导体层与透光性电极之间的良好的欧姆接触、晶圆内的正向电压(Vf)的偏差较小的新型的电极。本发明的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元件的特征在于:具有n侧氮化物半导体层、p侧氮化物半导体层、及与上述p侧氮化物半导体层邻接的透光性电极,且上述透光性电极包含含有Ge与Si的氧化铟。
  • 光电子半导体芯片-201080058884.6
  • 尼古劳斯·格迈因维泽;马蒂亚斯·扎巴蒂尔;安德烈亚斯·莱贝尔 - 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
  • 2010-12-15 - 2012-09-12 - H01L33/42
  • 在光电子半导体芯片(1)的至少一个实施形式中,所述光电子半导体芯片包括具有有源层(3)的层序列(2)。此外,半导体芯片(1)包括光耦合输出层(4),所述光耦合输出层至少间接地施加在半导体层序列(2)的辐射穿透面(20)上。光耦合输出层(4)的材料与半导体层序列(2)的材料不同,并且光耦合输出层(4)和半导体层序列(2)的材料的折射率彼此相差最高20%。通过在光耦合输出层(4)中的凹部(44)形成小平面(40),其中凹部(44)不完全穿透光耦合输出层(4)。此外,小平面(40)具有相当于辐射穿透面(20)的面积的至少25%的总面积。
  • 半导体发光器件-201080041377.1
  • 李海权 - 量数设计公司
  • 2010-06-07 - 2012-06-13 - H01L33/42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发光器件,该半导体发光器件包括:基板;n型半导体层,给其施加电压时提供电子;p型半导体层,给其施加电压时提供空穴;导电性n型电极,其用于给上述n型半导体层施加电压;导电性p型电极,其用于给上述p型半导体层施加电压;活性层,其设置于上述n型半导体层与上述p型半导体层之间,具有量子阱结构以激活电子与空穴的结合;电流扩散及空穴注入层,其设置于上述p型半导体层与上述p型电极之间,用于上述p型电极与上述p型半导体层间的电流的扩散及空穴的注入的n型杂质及p型杂质一同掺杂于该电流扩散及空穴注入层。由此,不仅能够降低半导体发光器件的电极与半导体层之间的接触电阻,改善电流的流动,使得电流的扩散更加均匀,还能够同时改善空穴的注入,因而能够实现器件效率的极大化。
  • 发光二极管-201180002711.7
  • 田中浩之;长尾宣明;滨田贵裕;藤井映志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2011-04-15 - 2012-05-23 - H01L33/42
  • 本发明提供发光二极管,其同时达成从窗电极层抽取光的光抽取效率的提高和与p型GaN接触的窗电极层的接触电阻的降低。n型氮化物半导体层、多重量子阱层、p型氮化物半导体层、窗电极层和p侧电极,以此顺序层叠,n侧电极与n型氮化物半导体层电连接,窗电极层具有单晶n型ITO透明电极膜和单晶n型ZnO透明电极膜,p侧氮化物半导体层与单晶n型ITO透明电极膜接触,单晶n型ITO透明电极膜与单晶n型ZnO透明电极膜接触,p侧电极与单晶n型ZnO透明电极膜电连接,单晶n型ITO透明电极膜不仅含有In还含有Ga,单晶n型ITO透明电极膜具有0.08以上0.5以下的Ga/(In+Ga)摩尔比,单晶n型ITO透明电极膜具有1.1nm以上55nm以下的厚度。
  • 发光二极管-201180002705.1
  • 田中浩之;长尾宣明;滨田贵裕;藤井映志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2011-04-15 - 2012-05-23 - H01L33/42
  • 本发明提供发光二极管,其同时达成从窗电极层抽取光的光抽取效率的提高和与p型GaN接触的窗电极层的接触电阻的降低。n型氮化物半导体层、多重量子阱层、p型氮化物半导体层、窗电极层和p侧电极,以此顺序层叠,n侧电极与n型氮化物半导体层电连接,窗电极层具有单晶n型ITO透明电极膜和单晶n型ZnO透明电极膜,p侧氮化物半导体层与单晶n型ITO透明电极膜接触,发光二极管还具有在单晶n型ZnO透明电极膜上形成的多个单晶ZnO棒,各单晶ZnO棒的下部,具有从单晶ZnO透明电极膜向n型氮化物半导体层去变尖的倒锥形。
  • 半导体发光元件-200980152400.1
  • 村本卫司;布上真也 - 株式会社东芝
  • 2009-12-02 - 2011-11-30 - H01L33/42
  • 能够提供具备欧姆性和透过性尽可能良好的p电极的半导体发光元件。该半导体发光元件具备:基板;在基板上设置的n型半导体层;在n型半导体层的第1区域上设置的发光的活性层;在活性层上设置的p型半导体层;在p型半导体层上设置的且具有氧含有率小于40原子%的第1导电性氧化物层的p电极;以及在n型半导体层的第2区域上设置的n电极。
  • 半导体发光元件-200980150297.7
  • 龟井宏二;大庭玲美;程田高史 -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 2009-12-14 - 2011-11-16 - H01L33/42
  • 一种半导体发光元件(1),具备:基板(110);含有发光层(150)并层叠于基板(110)上的叠层半导体层(100);含有铟氧化物并层叠于叠层半导体层(100)上的透明电极(170);含有作为阀作用金属的一种的钽,并且以与透明电极(170)接触的一侧为钽氮化物层或者钽氧化物层的方式层叠于透明电极(170)上的第1接合层(190);层叠于第1接合层(190)上,用于与外部电连接的第1焊盘电极(200)。由此,使透明电极或者半导体层与连接电极的接合性以及电极的可靠性提高。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