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大豆胞囊线虫侵染效率的抗性鉴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88951.5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98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练云;卢为国;李海朝;王仕伟;雷晨芳;李金英;武永康;王金社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22/40 | 分类号: | A01G22/40;A01G7/06;A01G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市华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2 | 代理人: | 张爱军 |
地址: | 45000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大豆 胞囊 线虫 侵染 效率 抗性 鉴定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大豆胞囊线虫侵染效率的抗性鉴定方法,通过对培养条件、计数方法、接种方法等步骤的改进,有效改善了用于抗性鉴定的大豆植株的生长环境,使接种的虫卵数量更佳精确,提高了虫卵侵染效率,使得大豆胞囊线虫抗性鉴定结果不同重复间数据差异不显著、数据更准确、可靠,降低了由于需要多次重复带来的工作量,对大豆胞囊线虫抗性鉴定工作的开展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大豆胞囊线虫侵染效率的抗性鉴定方法,属于农作物抗病性鉴定领域。
背景技术
大豆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大豆需求量急剧增加,伴随着近几年国内外大豆产区大豆胞囊线虫优势生理小种致病性升级、具有超强致病力的大豆胞囊线虫新小种X12的发现以及国内症青、根腐病等病害发生,已连续多年给大豆造成严重减产,这对培育抗病、优质、高产大豆品种提出迫切需求。大豆胞囊线虫病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世界各国大豆产区均有发生。生产实践证明种植大豆胞囊线虫-抗病品种是抵御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而筛选抗性种质资源是培育大豆胞囊线虫-抗性品种的先决条件,人们以胞囊指数(Female Index,FI)为指标,对种质资源进行抗性水平划分。
筛选大豆胞囊线虫抗性种质资源主要依靠温室内表型鉴定。表型鉴定工作费时、费力且误差较大,其主要原因如下:一、由于着生在根系上的大豆胞囊体形小、数量多,虽然计数方法已经有很大改进,但仍然很难获得准确数值;二、虽然抗性鉴定多在室内进行,但寄生在根系中的线虫容易受到温度、湿度、接种操作不规范、接种浓度不一致以及接种时虫卵活性的干扰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常常出现即便是同一批次实验,在同一个品种的多个重复间,待鉴定植株根系上的胞囊数目差异仍较大,导致抗性鉴定需要在不同时间多次重复。因此,在温室内开展的看上去很简单的表型抗性鉴定,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操作起来其实劳动强度很大、成本较高,抗性资源筛选效率一直较低。虽然在温室内多会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控温、控湿,但由于大豆胞囊线虫对环境温度和湿度敏感,已有的措施对大豆胞囊线虫抗性鉴定工作,仍有很大不足。尤其需要对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初期的幼苗进行精准温室控制,同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大豆胞囊线虫侵染效率,保证侵染的一致性,提升抗性鉴定的准确性。
目前越来越多的报道表明,大豆胞囊线虫优势生理小种出现了致病能力升级现象,比如在2016年报道的中国大豆主产区-黄淮地区和美国密苏里大豆产区,优势生理小种均由1号生理小种升级到2号生理小种;在中国,前期还发现了具有超强致病力新小种X12,且大豆胞囊线虫仍在扩散。在这样的情况下,急需一种稳定鉴定大豆胞囊线虫抗性资源的筛选方法,并将筛选的抗源有效用于生产实践。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大豆胞囊线虫侵染效率的抗性鉴定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提高大豆胞囊线虫侵染效率的抗性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受大豆胞囊线虫感染的病土和无菌细沙分别以3∶0.5~1.0的体积比均匀混合,制备成试验病土;将萌发3~5d,子叶出土期的感病对照大豆Lee植株移栽至装有试验病土的实验杯中,每个实验杯移栽1株,并放入底部垫有4cm高底滤网的塑料筐中培养;
(2)待大豆Lee植株培养25d后,将大豆Lee植株从试验病土中倒出,采用淘洗-过筛法从根系中分离大豆胞囊,依次用“25目-60目-100目”筛网,将从根系上冲洗的大豆胞囊搜集至100目筛网上;经过破碎胞囊、蔗糖梯度离心法进行纯化处理后,在显微镜下对大豆胞囊线虫虫卵进行计数,用于后续接种;
(3)将萌发3~5d的待鉴定材料移栽至无菌土中,每个材料重复4次,3-5d后长出新根,用3×75mm螺丝刀,在紧挨着待鉴定材料根系旁边扎孔,随后借助1mL枪头辅助将步骤(2)所得接种液通过孔洞注入根系附近,接种时分两次进行,每次注入一个孔,一次接种1500个虫卵/株,两次接种间隔2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89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梳齿式泊车机器人的双层升降车库及使用方法
- 下一篇:垃圾清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