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铝合金轻量化小巴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42090.7 | 申请日: | 202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6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宗志坚;周江;龙飞永;贤锦章;刘华荣;梁佳宁;覃星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南宁华数轻量化电动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1/02 | 分类号: | B62D31/02;B62D29/00;B62D21/02;B62D21/11;B62D27/02;B60K1/04 |
代理公司: | 南宁市来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8 | 代理人: | 来临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 量化 小巴 结构 | ||
全铝合金轻量化小巴结构,采用组合纵梁式榫卯腔梁铝合金车架,实现了对各种宽窄不一的前后桥的装配适应性;采用铝合金型材硬点结构,实现了硬点受载更有效、并显著降低了硬点制造与装配工艺及制造成本;采用组合纵梁与电池舱的一体化设计,实现了车架的高扭转刚度以及空间的有效利用;通过改进侧围模块与车架模块之间的装配结构,提高了模块装配刚度、简化了模块装配工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铝合金、全承载、一体化的小巴轻量化结构方案,采用该轻量化结构的新能源小巴整备质量比同规格传统新能源小巴可减重三分之一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全铝合金轻量化小巴结构。
背景技术
M3类小型客车(俗称小巴)是指长度约6米,载客量20-30人,车体宽约2米的客车,是大城市“微循环”的交通工具,也是小城镇、乃至“村村通”的重要交通工具。传统钢结构新能源小巴整备重量约4-5吨,能耗偏大,为了节省能源,急需对小巴开展轻量化设计。铝合金是一种优秀的轻量化材料,在客车上装车身上获得应用,但是车架铝合金化一直未获得应用突破,市场上尚未出现全铝合金的小巴投入使用。
查询到本专利的前期关于铝合金轻量化小巴车体结构的公开文献如下:
1、轻量化巴士车架;申请号:CN201110361350.7;申请人:东莞三新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摘要:轻量化巴士车架,包括环绕于车头、车两侧和车尾的环形框,环形框分为车顶环形框、车腰环形框和车底环形框,车腰环形框在车门处留空,车底环形框在放置车轮处向上拱起以容纳车轮;车顶设有多条横梁跨接于车顶环形框的两侧框边之间,还设有纵梁跨接这各条横梁;车底设有多条横梁跨接于车底环形框的两侧框边之间,还设有纵梁跨接这各条横梁;车头、车两侧和车尾均设有多条竖梁跨接上述各个环形框;上述环形框为型材梁,上述各条横梁、纵梁、竖梁均为型材梁。本发明结构牢固,采用型材梁且无需过多的连接件,能够同时满足对轻量化、简单和安全的要求。
2、汽车车身转接结构;申请号:CN201210129441.2;申请人:东莞中山大学研究院;东莞三新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摘要:汽车车身转接结构,包括连接型材、抓边型材和立柱抓头;所述连接型材包括弯曲部和位于弯曲部两端的抓边部,所述抓边部包括两个侧壁和连接两个所述侧壁的底壁,两个所述侧壁设置有向内伸展的抓钩,所述底壁设置有T形钩;本发明用于连接不共面的两个车身壁,例如车顶和侧壁,或者车身相邻的前壁和侧壁,连接型材、抓边型材和立柱抓头的组装非常方便迅速,只需要将多重T形卡接结构沿槽口滑入即可完成安装,而且型材重量轻,多重卡接结构强度高;立柱抓头的插接部可以直接插入到与抓边型材相垂直的型材的空腔内,使车身壁与本发明的汽车车身转接结构的连接方便迅速。
3、一种模块化连接的轻量化车架主体;申请号:CN201410021954.0;申请人:东莞中山大学研究院; 东莞三新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摘要:一种模块化连接的轻量化车架主体,包括车底架模块、车身架模块和车顶架模块,所述各模块分别由若干纵梁、横梁相互榫接而成,所述车底架模块设置有若干插接套,所述车顶架模块的两侧连接有转接梁结构,所述车身架模块的纵梁一端与车底架模块的插接套插接,所述车身架模块的纵梁另一端与转接梁结构连接;所述纵梁、横梁、转接梁结构均为型材梁,通过上述连接结构的设置,使车架实现模块化设计,便于制造和安装,保证安装精度,降低生产成本,造型美观,使车架实现轻量化的同时又达到安全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南宁华数轻量化电动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南宁华数轻量化电动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20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