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起重机及转接平台的集装箱车船直取作业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88892.3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0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徐荣;李冰玉;国巍;刘昌裕;宾松;肖宇松;何志敏;廖思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武汉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7/60 | 分类号: | B65G67/60;B65G67/04;B65G47/9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代婵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起重机 转接 平台 集装箱 车船 作业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基于起重机及转接平台的集装箱车船直取作业系统,包括港口码头以及用于在岸边对船舶上的集装箱进行装卸的第一起重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第一起重机陆侧的高架铁路装卸平台,所述高架铁路装卸平台上铺设至少一条平行于岸线的铁路装卸线,高架铁路装卸平台上的铁路装卸线延伸至邻近铁路车站,自邻近铁路车站引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架铁路装卸平台上设有用于对铁路装卸线上的集装箱进行装卸的第二起重机,第一起重机与第二起重机之间设有用于临时放置集装箱的第一集装箱转接平台,第一集装箱转接平台同时位于第一起重机的装卸区域以及第二起重机的装卸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集装箱转接平台位于第一起重机的后悬臂的装卸范围以及第二起重机的前悬臂的装卸范围;第一集装箱转接平台设置在第一起重机陆侧门架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码头前沿的岸边设有平行于岸线的第一起重机走行轨道,第一起重机走行轨道位于高架铁路装卸平台与前沿泊位之间,第一起重机走行轨道上支撑有至少一台第一起重机;码头前沿位于第一起重机的陆侧的高架铁路装卸平台上设有平行于岸线的第二起重机走行轨道,第二起重机走行轨道上支撑有至少一台第二起重机,铁路装卸线位于第二起重机的下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起重机走行轨道上沿纵向间隔配置至少两个第二起重机,所述第二起重机走行轨道旁设有第二集装箱转接平台,用于两个第二起重机纵向交接时临时放置集装箱;第二集装箱转接平台位于高架铁路装卸平台上。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码头堆场和集卡车,所述铁路装卸线位于码头堆场与第一起重机走行轨道之间,第一起重机下方位于第一起重机的装卸区域设有第一集卡车道,第一集卡车道与堆场车道或公路运输通道连接,用于实现船舶与码头堆场或公路运输通道之间的集卡车装卸船作业;第一集卡车道与堆场车道之间通过集卡车联络通道连接,高架铁路装卸平台与集卡车联络通道立体交叉;
所述第二起重机下方位于第二起重机的装卸区域设有第二集卡车道,用于实现铁路装卸线的车辆与码头堆场或公路运输通道之间的集卡车装卸船作业。
7.一种基于起重机及转接平台的集装箱车船直取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
卸船装车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铁路空车根据铁路集装箱管理系统下达的指令,由车站行驶至高架铁路装卸平台上的铁路装卸线;
第一起重机根据港口集装箱管理系统的作业计划,将集装箱从船舶上抓取并吊运至第一起重机后悬臂处后放在第一集装箱转接平台上;
第二起重机将第一集装箱转接平台上的集装箱抓取后输送至铁路装卸线上的铁路车辆装车,如此循环,直至铁路车辆装满,控制铁路车辆驶出铁路装卸线;
卸车装船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铁路集装箱重车车列根据铁路集装箱管理系统下达的指令,由车站行驶至高架铁路装卸平台上的铁路装卸线上;
第二起重机将铁路车辆装载的集装箱吊起,并直接转运至第一集装箱转接平台上,第一起重机在第一集装箱转接平台处接续吊起集装箱,并向船舶运行,在船舶卸载集装箱,完成一钩装船作业,第一起重机返回后悬臂等待下一集装箱继续装船;如此循环,直至铁路车辆卸空,控制铁路车辆驶出铁路装卸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同一第二起重机走行轨道上运行的多台第二起重机按作业区域范围分工或按同步作业第二起重机的数量分工;当集装箱所需纵向走行范围超出一台第二起重机设定的纵向作业区域范围时,通过至少一台第二起重机纵向接力运送至规划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武汉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武汉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8889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