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停缸机构及基于停缸机构的液压控制可变气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03658.4 | 申请日: | 201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6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宇;李亚军;朱昌吉;高腾麟;曲大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L13/00 | 分类号: | F01L13/00;F01L9/02 |
代理公司: | 11777 北京艾皮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克 |
地址: | 130025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置机构 升程机构 减压机构 驱动机构 增压机构 传动 输出端 输入端 连通 发动机技术领域 有效降低发动机 燃油消耗率 弹性伸缩 流体容置 启闭状态 升降运动 停缸机构 同一通道 中小负荷 注入流体 排放性 错开 流体 流出 燃烧 | ||
本发明适用于发动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停缸机构,包括驱动机构和升程机构,还包括:弹性容置机构,设置在升程机构上,用于通过弹性伸缩限制驱动机构对升程机构的传动,并提供流体容置空间;增压机构,输出端和弹性容置机构连通,用于向弹性容置机构中注入流体使弹性容置机构在驱动机构的传动下带动升程机构升降运动;以及减压机构,输入端和弹性容置机构连通,用于弹性容置机构中的流体流出收集,以使弹性容置机构停止将对升程机构的传动;增压机构的输出端和减压机构的输入端通过同一通道和弹性容置机构相连通,且增压机构和减压机构的启闭状态相互错开。本发明结构简单,有效降低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中小负荷下燃烧更彻底,排放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停缸机构及基于停缸机构的液压控制可变气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排放法规的日趋严格和油价的不断攀升,汽车发动机节能减排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现有技术中,对于长期工作在中小负荷下的多缸发动机,由于其工作环境较为恶劣,中小负荷下有效燃油消耗率较高,燃烧不充分,排放性较差,降低多缸发动机在中小负荷下的燃油消耗,成为目前升级改进多缸发动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但是现有技术中,多缸发动机在小负荷时的整机效率较低,需要采用停止多缸机中部分缸的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停缸机构,旨在解决需要采用停止多缸机中部分缸的工作,实现小负荷状态下通过电磁阀的控制实现停缸机构工作时泄油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停缸机构,包括驱动机构和升程机构,还包括:
弹性容置机构,设置在升程机构上,用于通过弹性伸缩限制驱动机构对升程机构的传动,并提供流体容置空间;
增压机构,输出端和弹性容置机构连通,用于向弹性容置机构中注入流体使弹性容置机构在驱动机构的传动下带动升程机构升降运动;以及
减压机构,输入端和弹性容置机构连通,用于弹性容置机构中的流体流出收集,以使弹性容置机构停止将对升程机构的传动;
增压机构的输出端和减压机构的输入端通过同一通道和弹性容置机构相连通,且增压机构和减压机构的启闭状态相互错开。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所述弹性容置机构包括传动容置结构和用于传动容置结构运行的活动结构,所述传动容置结构内部通过设置在活动结构上的通道和增压机构以及减压机构相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所述传动容置结构包括弹性连接配合的挺柱组件以及通过挺柱组件配合形成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空间大小通过挺柱组件的弹性配合控制,所述容置腔和位于活动结构上的通道相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所述挺柱组件一端和升程机构固定连接,另一端和驱动机构活动相抵。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所述增压机构包括用于将流体注入通道的泵组结构以及用于调节流体通过的加压控制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所述加压控制结构包括用于控制泵组结构向通道注入流体的第一控制阀门组件以及用于限制通道内流体回流到泵组结构的第一单向阀门组件。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所述减压机构包括收集结构和减压控制结构,所述减压控制结构调节流体自通道进入收集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所述减压控制结构包括用于控制流体自通道流入到收集结构的第二控制阀门组件以及用于限制收集结构中流体回流到通道内的第二单向阀门组件。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液压控制可变气门装置,包括气门机构,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036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