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舱结构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10003.2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13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张琪;袁焕泉;陈东;刘向征;涂小春;李晓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麦小婵;郝传鑫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舱 结构 车辆 | ||
本发明涉及车身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舱结构及车辆,包括纵梁总成、防火墙总成、支撑框架总成及风窗横梁,纵梁总成包括底框以及分别相对地设置在底框上的左、右纵梁上的侧翼,风窗横梁设置在两个侧翼之间,并位于侧翼顶部的前端,风窗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翼固定连接;防火墙总成设置在两个侧翼之间,防火墙总成的顶部分别与风窗横梁的两端固定连接,底部与底框的左、右纵梁的后部固定连接;支撑框架总成设在纵梁总成的后端,支撑框架总成两端与底框的左、右纵梁的后端固定连接,中部与防火墙总成下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本发明的发动机舱结构力的传递路径及载荷传递路径的布局合理,发动机舱的轻量化设计效果明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舱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碰撞安全性和轻量化设计是目前车身设计的重要课题,也是未来的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若想提高车身的碰撞安全性能,则必然会使得车身结构过于笨重,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发动机舱结构主要根据底盘、发动机、各种电器件的结构及布局来设计结构和布置空间,很少能够兼顾到发动机舱的力的传递路径和载荷传递的合理性,重点区域划分也不明确,为了达到比较好的碰撞效果,很多发动机舱的结构设计过于冗余,轻量化效果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力的传递路径和载荷传递布局合理、重点区域划分明确且结构轻量化较好的发动机舱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舱结构,包括纵梁总成、防火墙总成、支撑框架总成及风窗横梁,其中,所述纵梁总成包括底框以及分别相对地设置在所述底框上的左、右纵梁上的侧翼,所述风窗横梁设置在两个侧翼之间,并位于所述侧翼的顶部的前端,所述风窗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翼固定连接;所述防火墙总成设置在两个侧翼之间,所述防火墙总成的顶部分别与所述风窗横梁的两端固定连接,底部分别与所述底框的左、右纵梁的后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框架总成设置在所述纵梁总成的后端,所述支撑框架总成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框的左、右纵梁的后端固定连接,中部与所述防火墙总成的下端的中部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框包括防撞横梁,所述左、右纵梁分别通过缓冲段固定连接在所述防撞横梁的两端,所述缓冲段向外倾斜设置,所述左、右纵梁均包括从前往后依次连接的主纵梁前段、主纵梁中一段、主纵梁中二段及主纵梁后段。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侧翼包括前上边梁、前上边梁连接梁上前段、前上边梁连接梁上后段、纵梁后支撑梁上段及纵梁后支撑梁下段;所述前上边梁、前上边梁连接梁上前段、前上边梁连接梁上后段、纵梁后支撑梁上段、纵梁后支撑梁下段、主纵梁中一段、主纵梁中二段及主纵梁后段首尾依次固定连接构成一个形状大致为三角形的框架结构;其中,所述主纵梁中一段、主纵梁中二段及主纵梁后段构成三角形的框架结构的底边,前上边梁、前上边梁连接梁上前段、前上边梁连接梁上后段构成三角形的框架结构的一个腰边,纵梁后支撑梁上段及纵梁后支撑梁下段构成三角形的框架结构的另一个腰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风窗横梁包括两条横臂,两条所述横臂交叉设置构成X型结构的所述风窗横梁。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所述侧翼还包括后上边梁、前上边梁连接梁下前段、前上边梁连接梁下后段、后上边梁连接梁上段及后上边梁连接梁下段;所述前上边梁连接梁下前段及前上边梁连接梁下后段相邻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前上边梁连接梁下前段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梁上前段的中部,所述前上边梁连接梁下后段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梁上端与支撑梁下段的连接处;所述后上边梁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前上边梁连接梁下前段及前上边梁连接梁下后段的连接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主纵梁中一段与主纵梁中二段的连接处;所述后上边梁连接梁前段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前上边梁上前段与前上边梁连接梁上后段的连接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前上边梁连接梁下前段及前上边梁连接梁下后段的连接处;所述后上边梁连接梁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前上边梁连接梁下前段及前上边梁连接梁下后段的连接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主纵梁中二段与主纵梁后段的连接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100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身前部框架结构及汽车
- 下一篇:具有发动机罩锁拉索布设构造的车辆前部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