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旋型髋臼锉加工组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19330.2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66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勇;刘志华;江文涛;陈志桦;张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A61B17/16 |
代理公司: | 惠州市超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9 | 代理人: | 陶远恒 |
地址: | 510006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 型髋臼锉 加工 组装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螺旋型髋臼锉加工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球形刀架加工:采用仿球型刀加工球形刀架形成内球面,采用仿型圆弧刀加工球形刀架形成外球面;通过平底铣刀铣削球形刀架,形成贯穿球形刀架的安装槽;S2、夹持座加工:将两根的棒料垂直连接,夹持座上焊接两根夹持杆;棒料远离两根棒料连接处的端面通过夹持杆与球形刀架底部焊接;S3、刀体加工:刀体通过仿型刀切削而成;S4、刀体安装:刀体焊接于安装槽内,本发明螺旋型髋臼锉加工组装方法加工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旋型髋臼锉加工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髋臼锉是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处理髋臼窝必备的手术工具,主要的切削对象是髋臼软骨和少量的软骨下骨。在手术中,根据患者X光照推测髋臼的尺寸,选用刀体直径比髋臼尺寸小4mm的髋臼锉进行髋臼重建。通过髋臼锉表面的干切削齿在一定压力作用条件下的低转速运动,切除患者髋关节处的坏死组织,顶端的齿刃同时会对髋臼软骨与软骨下骨两种不同组织进行切削。由小号髋臼锉开始,每次增加刀体直径2mm对髋臼进行递进磨锉。刀体应完全座入髋臼内,使患者的髋臼切削成与假体外形尺寸相接近。必须使得髋臼锉磨到足够的深度,直到髋臼达到最后要求的尺寸,从而实现髋臼重建。
螺旋型髋臼锉现有的加工方法主要是通过五轴磨床磨削成球面和刀刃。此加工方法不但对磨床的要求高,且加工效率非常低,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加工螺旋形髋臼锉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加工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廉的螺旋型髋臼锉加工组装方法。
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螺旋型髋臼锉加工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球形刀架加工:采用仿球型刀加工球形刀架形成内球面,采用仿型圆弧刀加工球形刀架形成外球面;通过平底铣刀铣削球形刀架,形成贯穿球形刀架的安装槽;
S2、夹持座加工:将两根的棒料垂直连接,夹持座上焊接两根夹持杆;棒料远离两根棒料连接处的端面通过夹持杆与球形刀架底部焊接;
S3、刀体加工:刀体通过仿型刀切削而成;
S4、刀体安装:刀体焊接于安装槽内。
通过将现有技术中一体磨削成型的髋臼锉分成球形刀架、夹持座、刀体三个结构先对简单的零部件,三个零部件可以通过仿型刀加工,加工工艺简单,加工高效;再通过三个零部件的组装,形成髋臼锉,现有技术中一体成型磨削时,结构复杂,加工困难,加工效率低,需要的设备结构复杂,价格高昂,生产成本高;本发明加工组装方法,保证加工和配合精度的同时,加工简单,加工高效,生产成本低。
优选的,步骤S4中刀体焊接后的前角为10°~25°。
刀体的前角为10°~25°,髋臼锉磨削效率高,刀体不易发生断裂。
优选的,步骤S4中刀体焊接后的后角为10°~20°。
刀体的后角为10°~20°,刀体不易磨损,髋臼锉磨削精度高。
优选的,两根棒料通过设置于中部的V型槽卡合连接。
两根棒料通过设置于中部的V型槽卡合连接,夹持座结构可靠性高。
优选的,两根棒料一体成型。
一体成型的棒料使用时,相对于焊接等连接结构,髋臼锉不易从连接处断裂,结构稳定。
优选的,步骤S3用仿型刀加工刀体后,在刀体中部开设排屑槽。
刀体开设排屑槽,便于磨削产生的碎屑从排屑槽中排出,避免积屑累积,影响刀体的磨削效果设置造成刀体断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193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