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车顶纵梁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71543.0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644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片山伸哉;前野真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铃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6 | 分类号: | B62D25/06;B62D2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罗巴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6 | 代理人: | 孙德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车顶 | ||
提供一种车辆的车顶纵梁,其能够抑制车辆的重量增加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车体的扭转刚性。本发明涉及车辆的车顶纵梁(3、10),其包括在形成闭合截面(S)的状态下彼此相对地沿着车辆前后方向配置的车顶纵向内板(6)和车顶纵向外板(7),其中,通过车顶纵向内板(6)和车顶纵向外板(7)形成为V字形状的角部(c1)设置于闭合截面(S)的下侧区域。在车顶纵梁(3、10)中,支撑部件(9)设置于角部(c1)的内侧空间内,或发泡填充部件(11)设置于闭合截面(S)内的至少角部(c1)的内侧空间内,并且支撑部件(9)或发泡填充部件(11)接合到车顶纵向内板(6)和车顶纵向外板(7)。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车顶纵梁,其包括车顶纵向内板和车顶纵向外板,车顶纵向内板和车顶纵向外板沿着车辆前后方向配置成彼此相对并且形成闭合截面。
背景技术
车体骨架构成诸如汽车等的车辆的框架等,该车体设置有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一对车顶纵梁,该对车顶纵梁分别在位于车辆内部的上部的车顶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沿着车辆前后方向配置。另外,在很多情况下,在车体骨架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各侧面,立柱沿着车辆上下方向设置,并且立柱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端安装到车顶纵梁。车顶纵梁和立柱构成设置于车体骨架的侧面的开口的边缘部。由于开口占据了车体骨架的侧面的宽的范围,所以开口的边缘部的刚性有助于车体的扭转刚性。因而,增加车顶纵梁和立柱的安装部的刚性对增加车体的扭转刚性很重要,并且提出了各种车顶纵梁以增加车顶纵梁和立柱的安装部的刚性。
上述车顶纵梁的示例包括上边梁(roof rail),该上边梁包括: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内上边梁;以及在内上边梁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上边梁外增强部,其中,内上边梁和上边梁外增强部彼此相对并在彼此之间形成闭合截面,中央立柱的上端安装到上边梁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在上边梁中,形成为环形的接合部件配置于闭合截面且与闭合截面的整周接触,并且接合部件接合到内上边梁和上边梁外增强部(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250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车顶纵梁的上述示例中,接合部件形成为在上边梁的闭合截面内的接合部件的整周与闭合截面的整周接触。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根据接合部件的上边梁的刚性,接合部件需要具有足够的厚度和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足够的长度等。因而,车体的扭转刚性的提高增加了接合部件的重量。期望能够有效地增加车体的扭转刚性,并且期望能够进一步减小车辆的重量。
鉴于上所述情况做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标在于提供能够抑制车辆的重量增加并且能够有效地增加车体的扭转刚性的车辆的车顶纵梁。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该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车辆的车顶纵梁包括:车顶纵向内板,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配置;和车顶纵向外板,其在所述车顶纵向内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沿着车辆前后方向配置,其中,所述车顶纵向内板和所述车顶纵向外板彼此相对,并且在所述车顶纵向内板和所述车顶纵向外板之间形成闭合截面,在所述闭合截面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下侧区域中,形成有由所述车顶纵向内板和所述车顶纵向外板形成的V字形状的角部,所述车顶纵梁还包括配置于所述角部的内侧空间内的支撑部件,以及所述支撑部件接合到所述车顶纵向内板和所述车顶纵向外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铃木株式会社,未经铃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15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悬臂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 下一篇:一种汽车发动机保护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