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源电压检测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54570.1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15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165 | 分类号: | G01R19/165;G01R31/4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邓忠红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电压 检测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源电压检测电路,包括检测支路、偏置模块、比较模块和反馈模块;所述检测支路的两端分别连接电源电压和所述偏置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偏置模块包括第四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为所述偏置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为所述偏置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漏极为所述偏置模块的第二输出端;所述比较模块包括第八晶体管和第九晶体管,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比较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反馈模块包括第十二晶体管和第十三晶体管,所述第十二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比较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本发明在电源电压低于预设的标准电压值时消耗极低的电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源电压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许多集成电路出于低功耗的需求,需要对电源电压进行检测,当电源电压高于预设的标准电压值时集成电路正常工作,当电源电压低于标准电压值时集成电路进入关机状态,以尽可能少地消耗电源电流。
对于传统的电源电压检测电路,通常简单采用稳压元件与限流电阻串联后再连接其它功能电路实现,利用稳压元件如二极管在其正向导通电压或反向击穿电压附近电压电流曲线的突变特性来获得适当的检测电压值,但这种结构在稳压元件建立稳定电压之前电流较小,此时对其连接的其它功能电路的驱动能力较弱,会影响其它功能电路的稳定性。进一步而言,传统的电源电压检测电路在电源电压达到预设的标准电压值的临界点附近时,此时检测电路中会存在较大的电流,即检测电路中其它功能电路中会存在较大的电流,而此时电源电压还未达到预设的标准电压值,目前检测电路中的电流将产生较大的静态功耗。这是由检测电路中稳压元件固有的电压电流曲线突变特性决定的,传统的电源电压检测电路无法进一步降低电源电压达到预设的标准电压值的临界点附近时的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电源电压检测电路在电源电压达到预设的标准电压值的临界点附近时功耗较大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精确控制电源电压达到预设的标准电压值的临界点附近时电路的状态从而降低整个电路启动前的功耗的电源电压检测电路。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电源电压检测电路,包括检测支路,所述检测支路包括稳压元件,其特点在于,所述电源电压检测电路还包括偏置模块、比较模块和反馈模块;
所述检测支路的两端分别连接电源电压和所述偏置模块的第一输入端;
所述偏置模块包括第四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为所述偏置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为所述偏置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漏极为所述偏置模块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电源电压相连,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和漏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相连;
所述比较模块包括第八晶体管和第九晶体管,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比较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电源电压相连,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偏置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偏置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源极接地;
所述反馈模块包括第十二晶体管和第十三晶体管,所述第十二晶体管的漏极和栅极、所述第十三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比较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十二晶体管的源极和所述第十三晶体管的源极均接地,所述第十三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相连。
本方案中,检测支路包括稳压元件,该稳压元件能够为检测支路提供基础的支路电流随支路电压突变的特性,稳压元件可以是二极管,通常硅材料集成电路中,一个二极管的齐纳击穿电压设计在6V(伏特)左右,一个二极管导通电压在0.7V左右,能够利用多个串联的二极管击穿电压和导通电压叠加得到所需要的预设的标准电压值,当电源电压高于这个预设的标准电压值时,检测支路的电流显著增加,检测支路为与之相连的偏置模块提供启动电流,使得偏置模块启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45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