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生物发酵方法处理餐厨垃圾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06269.6 | 申请日: | 2015-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75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车磊;姜鸿;董博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国千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围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发酵 方法 处理 垃圾 装置 | ||
1.一种微生物发酵方法处理餐厨垃圾的装置,包括搅拌动力系统和异聚能加热系统,所述的搅拌动力系统包括搅拌桨(1)、轴(2)、摆线针轮减速机(3)以及用于带动所述轴(2)转动的链轮(4),所述摆线针轮减速机(3)带动所述轴(2)转动,所述搅拌桨(1)固定设置在所述轴(2)上用于对物料进行搅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聚能加热系统包括罐体(5),聚热板(6),主机(7),冷媒管道(8),所述罐体(5)设置有可打开或关闭的进料仓门(9),所述冷媒管道内填充有传热介质(21),且所述冷媒管道(8)分为相通的第一冷媒管道(a)、第二冷媒管道(b)及第三冷媒管道(c);所述第一冷媒管道(a)设置于所述罐体(5)内壁,所述第二冷媒管道(b)设置于所述主机(7)内;所述第三冷媒管道(c)设置于异聚能集热蒸发器(10)上;所述聚热板(6)将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三冷媒管道(c)内后经第二冷媒管道(b)传递至第一冷媒管道(a)内,该第一冷媒管道(a)将热量传递至所述罐体(5)内壁后间接加热所述罐体(5)内的物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发酵方法处理餐厨垃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热箱(11)和第四冷媒管道(d),所述的罐体(5)和回热箱(11)通过耐高温抽排风管(12)连通;所述回热箱(11)内设有聚热板(6),所述的第四冷媒管道(d)设置于聚热板(6)上,通过传热介质将热量传递至第二冷媒管道(b)。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发酵方法处理餐厨垃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热板(6)倾斜设置于回热箱(11)内,上方高于通气管道,下方略高于箱底并与箱底形成一空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发酵方法处理餐厨垃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热板(6)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60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发酵方法处理餐厨垃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高温抽排风管(12)内设有一个负压风机(13),用于将罐体(5)内气体输送到回热箱(11)内。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发酵方法处理餐厨垃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桨(1)的数量至少为3个,且搅拌桨(1)之间交错间隔设置。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发酵方法处理餐厨垃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体(5)的组成由内到外分别为不锈钢板(14),铝粉、水泥混合物(15),泡沫石棉(16),不锈钢板(14)。
8.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发酵方法处理餐厨垃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媒管道(a)设置在所述罐体(5)的内壁上,且第一冷媒管道(a)的排布密度不小于40根/m2。
9.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发酵方法处理餐厨垃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介质为氟利昂、制冷剂R134A、制冷剂R407C或R417A传热介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发酵方法处理餐厨垃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除臭装置,该装置与回热箱(11)连通,通过液体喷淋的方式对回热箱(11)所排出的气体进行喷淋处理装置(22)除臭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国千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国千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0626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平板硫化机半自动进出模转向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子自动排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