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向泵壳体的降噪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34999.6 | 申请日: | 2013-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48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顾佳方;仲莉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耐世特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15/00 | 分类号: | F04C15/00;F04C15/06;F04D29/40;F04D29/66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刘述生 |
地址: | 21502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向 壳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向泵壳体的进油通道结构。
背景技术
壳体是汽车转向泵上的重要零件,壳体的进油通道结构对转向泵降低噪音和改善高速耐久表现尤为重要,对改善转向泵的噪音表现、降低卡阀的风险和延长零件寿命影响显著。现有的技术中由于进油通道是对称结构,但是受壳体内旋转组件的旋转作用影响,进油口的油液流进方向会偏向一侧,导致进油通道一侧流入的油液比较多,而另一侧流入的的油液比较少。这种油液的不均匀性导致流道进油少的一侧更加容易产生气穴现象而导致噪音。同时气穴会在转向泵零件表面产生气蚀,从零件上脱落的杂质会导致转向泵的泄压阀卡死,进而导致转向泵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转向泵壳体的降噪结构,该转向泵壳体的降噪结构通过加大一侧流道的深度和流道端部的倾角,使进入转向泵壳体内的流量增加、油量充分,从而消除转向泵壳体内的气穴和气蚀现象,能够降低转向泵噪音,改善高速耐久表现,延长零件寿命,不会出现转向泵泄压阀卡死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转向泵壳体的降噪结构,其包括位于转向泵壳体内壁底部的圆弧形设置的第一分支流道和第二分支流道,所述第一分支流道和第二分支流道为在所述转向泵壳体内壁的底平面上的凹槽,所述第一分支流道和第二分支流道的一端相接,所述第一分支流道和第二分支流道的另一端沿所述转向泵壳体内壁环形延伸并张开,所述第一分支流道和第二分支流道的所述另一端包括第一分支流道端部坡道,所述第二分支流道的所述另一端包括第二分支流道端部坡道,所述第一分支流道端部坡道的顶平面为与所述转向泵壳体内壁的底平面相交的第一坡道端部顶平面,所述第二分支流道端部坡道的顶平面为与所述转向泵壳体内壁的底平面相交的第二坡道端部顶平面,所述第一分支流道和第二分支流道的凹槽深度均自所述第一分支流道和第二分支流道的所述一端的相接处开始至所述第一分支流道和第二分支流道的所述另一端逐渐变浅,所述第一分支流道的凹槽深度大于第二分支流道的凹槽深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支流道在与所述第二分支流道相接处的凹槽深度大于8毫米。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泵壳体内壁的底平面与所述第二坡道端部顶平面相交的夹角大于45°。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泵壳体内壁的底平面与所述第一坡道端部顶平面相交的夹角大于5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转向泵壳体的降噪结构通过加大一侧分支流道的深度和流道端部的倾角,使进入转向泵壳体内一侧流道的流量增加、油压增大,从而消除转向泵壳体内的气穴和气蚀现象,能够降低转向泵噪音,改善高速耐久表现,延长零件寿命,避免转向泵泄压阀卡死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转向泵壳体的降噪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转向泵壳体的降噪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转向泵壳体的流道部分的轮廓示意图。
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第一分支流道,2、进油口,3、转向泵壳体内壁,4、第二分支流道,5、轴孔,6、转向泵壳体内壁的底平面,7、第一分支流道端部坡道,8、第一坡道端部顶平面,9、第二分支流道端部坡道,10、第二坡道端部顶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耐世特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耐世特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349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提示人行横道信号灯
- 下一篇:集成式多功能手机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