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力转向油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1785.0 | 申请日: | 2013-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8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石东旭;白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象山赛科模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26 | 分类号: | F15B1/26;B62D5/06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张鸿飞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转向 油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壶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动力转向油壶。
背景技术
目前的动力转向油壶,它包括壶体、壶盖、油尺杆,壶盖与壶体连接,油尺杆上端与壶盖内向下凸起部分螺纹连接,向下凸起部分的下方为油尺杆的连通壶体内的通孔,油尺杆下端伸入壶体内,油尺杆上端外表面与壶体口部内表面之间设有O型圈,由于热膨胀导致的油气溢出,使得壶体、壶盖外表面容易积一层油膜,不仅导致污染,而且转向油损耗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膨胀导致的油气溢出少的动力转向油壶,从而避免污染油壶外表面,降低转向油损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动力转向油壶,它包括壶体、壶盖、油尺杆,油尺杆上端与壶盖内向下凸起部分螺纹连接,向下凸起部分的下方为油尺杆的连通壶体内的通孔,油尺杆下端伸入壶体内,油尺杆上端外表面与壶体口部内表面之间设有O型圈,通孔上端设有呼气阀,呼气阀的上端面与向下凸起部分的下端面相抵,呼气阀的通气孔包括自上而下依序设置的圆柱孔部分、圆锥孔部分,圆锥孔部分全部位于通孔中,且圆锥孔部分的圆锥顶点与通孔连通以实现通孔与通气孔连通。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通孔上端设有呼气阀,呼气阀的上端面与向下凸起部分的下端面相抵,呼气阀的通气孔包括自上而下依序设置的圆柱孔部分、圆锥孔部分,圆锥孔部分全部位于通孔中,且圆锥孔部分的圆锥顶点与通孔连通以实现通孔与通气孔连通,这样,热膨胀导致的油气将因呼气阀施加的通气阻力而较难溢出,但是又不完全阻断,从而给油气设置了溢出条件,即压力超过一定阀值时才能够溢出,有效的控制了油气溢出量,防止转向油过渡挥发,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热膨胀导致的油气溢出少的优点,从而避免污染油壶外表面,降低转向油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动力转向油壶的剖视图。
图中所示,1、壶体,2、壶盖,3、油尺杆,4、通孔,5、O型圈,6、呼气阀,7、圆柱孔部分,8、圆锥孔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动力转向油壶,它包括壶体1、壶盖2、油尺杆3,油尺杆3上端与壶盖2内向下凸起部分螺纹连接,向下凸起部分的下方为油尺杆3的连通壶体1内的通孔4,油尺杆3下端伸入壶体1内,油尺杆3上端外表面与壶体1口部内表面之间设有O型圈5,通孔4上端设有呼气阀6,呼气阀6的上端面与向下凸起部分的下端面相抵,呼气阀6的通气孔包括自上而下依序设置的圆柱孔部分7、圆锥孔部分8,圆锥孔部分8全部位于通孔4中,且圆锥孔部分8的圆锥顶点与通孔4连通以实现通孔4与通气孔连通。
本例中,圆柱孔部分7的直径与圆锥孔部分8的圆锥底面的直径相等,圆柱孔部分7的高度等于或大于圆锥孔部分8的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象山赛科模塑有限公司,未经象山赛科模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17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锚杆拉力计的手动油泵液压系统
- 下一篇:一种离心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