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连线结构和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57121.1 | 申请日: | 2013-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1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蔡欣昌;李嘉炎;李芃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522 | 分类号: | H01L23/522;H01L21/768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张然;李昕巍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线 结构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集成电路装置及其制作方法,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内连线结构和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半导体构件包括外部连接,使得电连接可从外部连接至半导体构件中的集成电路。例如,一半导体晶粒包括形成在晶粒表面的接合垫图案,而芯片尺寸封装(chip scale package)的半导体封装体亦包括外部连接。一般来说,构件在其表面侧(电路侧)或背面侧包括外部连接,且构件有时于表面侧和背面侧均需有外部连接。
在半导体技术中,穿基底导孔(through substrate via)是形成在半导体基底(晶片或晶粒)中的导电图样,以电性连接基底两侧的外部连接。TSV垂直穿过半导体基底,提供堆叠的晶片/晶粒的封装方法,使得分隔晶片或晶粒的电路间可形成电性连接。形成TSV的方法包括许多种,一般来说,其包括对半导体基底进行蚀刻,形成孔洞,且孔洞有时可穿过内连线结构。孔洞中可包括绝缘层及/或金属层。孔洞后续填入一般为铜的导电材料,形成TSV的主要部分。
传统的技术使用电镀法形成填入TSV孔洞中的导电填充材料,而电镀技术的晶种层(seeding layer)使用如物理气相沉积的真空技术在填入导电填充材料之前形成。然而,真空技术为高价的设备,因此增加元件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连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用以解决上述的问题或其他问题。
根据上述,本发明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内连线结构,包括:一基底,具有至少一电子元件和一穿过基底的通孔,其中至少一电子元件邻近基底的第一侧,通孔具有一第一开口,邻近基底的第一侧;一导孔结构,位于通孔中,其中导孔结构不超过第一开口;一第一垫,位于基底的第一侧且覆盖通孔,其中第一垫邻接导孔结构且电性连接至少一电子元件。
本发明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内连线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一基底,具有一第一侧和一相对于第一侧的一第二侧;形成一通孔,穿过基底,其中通孔具有一第一开口和一第二开口,第一开口邻近基底的第一侧,第二开口邻近基底的第二侧;形成一第一垫,覆盖第一开口;在形成第一垫之后,形成一导孔结构于通孔中,其中导孔结构包括导电材料,且邻接第一垫。
本发明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内连线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一基底;形成一通孔,穿过基底;及于基底的一第一侧进行一网印工艺,填入一导电材料于通孔中,以于通孔中形成一导孔结构和位于基底的一第一侧的第一垫,其中第一垫邻接导孔结构。
附图说明
图1A~图1F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形成内连线结构的方法中间阶段的剖面图。
图2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形成内连线结构的方法中间阶段的剖面图。
图3A~图3F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形成内连线结构的方法中间阶段的剖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2~基底; 104~缓冲层;
106~第一侧; 108~第二侧;
110~通道层; 111~第一开口;
112~阻障层; 113~第二开口;
114~电子元件; 116~栅电极;
118~源极电极; 120~漏极电极;
122~钝化层; 124~感光层;
126~通孔; 128~绝缘层;
130~第一垫; 132~导孔结构;
134~第二垫; 202~第一垫;
302~基底; 304~缓冲层;
306~第一侧; 308~第二侧;
310~通道层; 311~第二开口;
312~阻障层; 314~电子元件;
316~栅电极; 318~源极电极;
320~漏极电极; 324~感光层;
326~通孔; 328~绝缘层;
330~第一垫; 332~导孔结构;
334~第二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讨论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实施例提供许多可应用的发明概念,其可以较广的变化实施。所讨论的特定实施例仅用来发明使用实施例的特定方法,而不用来限定发明的范畴。为让本发明的特征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571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ESD防护结构及方法
- 下一篇:芯片级封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