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强TRAIL抗肿瘤活性的双靶点融合蛋白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78404.7 | 申请日: | 2013-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4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守春;潘凤;闫娟;徐琦;胡海洋;李昭君;朱文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华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9/00 | 分类号: | C07K19/00;C12N15/62;C12N15/70;A61K38/17;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强 trail 肿瘤 活性 双靶点 融合 蛋白 | ||
1.一种增强TRAIL抗肿瘤活性的双靶点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编码融合蛋白的全长融合基因序列1的编码cDNA序列见SEQ ID NO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TRAIL抗肿瘤活性的双靶点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全长融合基因序列1的编码氨基酸序列见SEQ ID NO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增强TRAIL抗肿瘤活性的双靶点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该蛋白由R8、SMAC N7、内源性蛋白酶酶切位点与TRAIL蛋白肽段顺序融合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TRAIL抗肿瘤活性的双靶点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编码融合蛋白的全长融合基因序列2的编码cDNA序列见SEQ ID NO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强TRAIL抗肿瘤活性的双靶点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全长融合基因序列2的编码氨基酸序列见SEQ ID NO5。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增强TRAIL抗肿瘤活性的双靶点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该蛋白由TAT、SMAC N7、内源性蛋白酶酶切位点与TRAIL蛋白肽段顺序融合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2、4、5任一所述的增强TRAIL抗肿瘤活性的双靶点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治疗的靶点为TRAIL受体DR4、DR5和凋亡拮抗因子XIAP。
8.根据权利要求1、2、4、5任一所述的增强TRAIL抗肿瘤活性的双靶点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将其编码cDNA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或pTWIN1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增强TRAIL抗肿瘤活性的双靶点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达载体pET32a中切除Trx标签序列。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增强TRAIL抗肿瘤活性的双靶点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达载体pTWIN1中切除Intein内含肽序列。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增强TRAIL抗肿瘤活性的双靶点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达载体采用BL21(DE3)宿主菌表达。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增强TRAIL抗肿瘤活性的双靶点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表达的最佳诱导温度为18℃,可溶性表达水平为60~100%。
13.根据权利要求1、2、4、5任一所述的增强TRAIL抗肿瘤活性的双靶点融合蛋白用作抗肿瘤药物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华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华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840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联琥珀酸酯田菁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材料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