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空间中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61519.8 | 申请日: | 2013-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4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袁明新;申燚;江亚峰;赵荣;孙小肖;刘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G05D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空间 移动 机器人 运动 控制系统 方法 | ||
1.一种智能空间中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由智能空间和移动机器人(7)组成,其中智能空间包括监控主机(5)、分布式视觉系统和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分布式视觉系统由多个CCD摄像机(3)分别通过万向支架(2)垂直安装在室内顶棚(1)上构成,多个CCD摄像机(3)再分别通过视频线与插在监控主机(5)的PCI插槽内的多路图像采集卡(4)相连;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由盲节点(8)和Zigbee网关(6)组成,盲节点(8)安装在移动机器人(7)的微控制器(10)上,Zigbee网关(6)通过RS232串口与监控主机(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空间中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盲节点(8)为采用带有硬件定位引擎型号为CC2431的芯片。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空间中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先进行移动机器人位姿信息获取;然后进行移动机器人控制偏差e的获取;最后进行基于RBF辨识网络的移动机器人多目标的自调整PID运动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空间中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器人(7)位姿信息获取,采用视觉方法,包括移动机器人(7)的位置和航向角的定位;
移动机器人(7)的位置定位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1)利用CCD摄像机(3)采集含有移动机器人(7)的彩色图像;
(2)基于彩色像素矢量的欧氏距离,结合背景图像,对步骤(1)中获得的彩色图像进行阈值分割,从而获得差分二值图像;
(3)运用开运算对二值图像进行消噪处理,从而获得精确的含有移动机器人(7)的二值图像;
(4)对含有移动机器人(7)的二值图像进行逐行扫描,若所扫描的当前行线段与前一行线段相邻,则合成连通区域;否则,初始化新的连通区域;
(5)根据步骤(4)各连通区域的像素坐标,从而获得各移动机器人(7)的位置坐标。
移动机器人(7)的航向角的定位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1)利用CCD摄像机(3)采集贴有方向和标识的T型颜色块的移动机器人(7)的彩色图像;
2)将移动机器人(7)的彩色图像从RGB颜色空间转换到HIS颜色空间;
3)根据预设定的H和S阈值,对移动机器人(7)的T型颜色块进行图像分割;
4)运用开运算和闭运算对分割后图像进行平滑处理;
5)对T型的标识图像进行线性拟合,获得标识颜色块的斜率,并换算到角度,最后再根据方向颜色块进行移动机器人(7)的最终航向角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空间中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器人控制偏差e的获取,包括移动机器人的侧向距离ed和航向偏角eθ的获取;侧向距离ed是当前移动机器人(23)的中心坐标Pc,到待跟踪路径(9)上参考机器人(24)中心点Pr处切线的垂直距离d;航向偏角eθ是当前移动机器人(23)的当前方向角θc,与待跟踪路径(9)上参考机器人(24)中心点Pr处切线方向θr的角度差θ。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空间中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RBF辨识网络的移动机器人(7)多目标的自调整PID运动控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移动机器人(7)速度调整控制量Δv的PID控制,包括如下步骤:
a.求取移动机器人(7)的侧向距离ed;
b.求取移动机器人(7)的航向偏角eθ;
c.建立如下k时刻速度调整控制量Δv(k)的PID控制:
Δv(k)=Δv(k-1)
+Kp_d(k)(ed(k)-ed(k-1))+Ki_d(k)ed(k)+Kd_d(k)(ed(k)-2ed(k-1)+ed(k-2))
+Kp_θ(k)(eθ(k)-eθ(k-1))+Ki_θ(k)eθ(k)+Kd_θ(k)(eθ(k)-2eθ(k-1)+eθ(k-1))
式中,Kp_d(k)、Ki_d(k)、Kd_d(k)分别为k时刻侧向距离PID控制器(26)比例、积分、微分系数;
Kp_θ(k)、Ki_θ(k)、Kd_θ(k)分别为k时刻航向偏角PID控制器(27)的比例、积分、微分系数;
(2)基于RBF辨识网络,进行k时刻侧向距离PID控制器(26)的PID参数(Kp_d(k)、Ki_d(k)、Kd_d(k))自调整,包括如下步骤:
a.Kp_d(k)=Kp_d(k-1)+λp_dΔKp_d(k);
b.Ki_d(k)=Ki_d(k-1)+λi_dΔKi_d(k);
c.Kd_d(k)=Kd_d(k-1)+λd_dΔKd_d(k);
式中,λp_d、λi_d、λd_d分别为Kp_d(k)、Ki_d(k)、Kd_d(k)的学习率,为正常数;ΔKp_d(k)、ΔKi_d(k)、ΔKd_d(k)分别为Kp_d(k)、Ki_d(k)、Kd_d(k)在线调整值;
d.ΔKp_d(k)=ed(k)Jd(ed(k)-ed(k-1));
e.ΔKi_d(k)=Tsed(k)Jded(k);
f.
g.求取侧向距离RBF辨识网络(28)的Jacobian灵敏度信息:
式中,Ts为采样周期、wj_d为侧向距离RBF辨识网络(28)的中间层(32)和输出层(33)之间的权值、cj_d为侧向距离RBF辨识网络(28)的高斯函数中心、σj_d为侧向距离RBF辨识网络(28)的高斯核函数的宽度参数;
(3)基于RBF辨识网络,进行k时刻航向偏角PID控制器(27)的PID参数(Kp_θ(k)、Ki_θ(k)、Kd_θ(k))自调整,包括如下步骤:
a.)Kp_θ(k)=Kp_θ(k-1)+λp_θΔKp_θ(k);
b.)Ki_θ(k)=Ki_θ(k-1)+λi_θΔKi_θ(k);
c.)Kd_θ(k)=Kd_θ(k-1)+λd_θΔKd_θ(k);
式中,λp_θ、λi_θ、λd_θ分别为Kp_θ(k)、Ki_θ(k)、Kd_θ(k)的学习率,为正常数;ΔKp_θ(k)、ΔKi_θ(k)、ΔKd_θ(k)分别为Kp_θ(k)、Ki_θ(k)、Kd_θ(k)在线调整值;
d.)ΔKp_θ(k)=eθ(k)Jθ(eθ(k)-eθ(k-1));
e.)ΔKi_θ(k)=Tseθ(k)Jθeθ(k);
f.)
g.)求取航向偏角RBF辨识网络29的Jacobian灵敏度信息:
式中,wj_θ为航向偏角RBF辨识网络(29)的中间层(35)和输出层(36)之间的权值、cj_θ为航向偏角RBF辨识网络(29)的高斯函数中心、σj_θ为航向偏角RBF辨识网络(29)的高斯核函数的宽度参数;
(4)移动机器人(7)速度v和角速度ω的求取,包括如下步骤:
(a.)给定左右轮基本转速v0,则左轮转速为:vl=v0+Δv;
(b.)右轮转速为:vr=v0-Δv,Δv为速度调整控制量;
(c.)移动机器人(7)中心点的转速为:
(d.)移动机器人(7)中心点的角速度为:
式中,bw为移动机器人(7)的左轮(19)和右轮(20)的间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151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解铝全厂控制系统
- 下一篇:提供多个视角影像的投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