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像素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2383.1 | 申请日: | 2013-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0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典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 | 分类号: | G09G3/32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江耀纯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发光 显示器 像素 电路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源驱动有机发光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像素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有源驱动有机发光显示器(AMOLED)由于具有发光亮度高、驱动电压低、响应速度快、无视角限制、能效高、超轻超薄等优点,在平板显示器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目前,应用于AMOLED的背板技术主要有MOS场效应管、氢化非晶硅薄膜晶体管(α-Si:H TFT)、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LTPS TFT)、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和有机薄膜晶体管。
图1是现有技术的采用电流镜结构的电流驱动型有机发光显示器像素电路图。如图1所示,在寻址阶段,扫描信号Vscan为高电平,T1管和T2管被打开,信号电流Idata分为两部分作用于像素电路:一部分经T1管对存储电容Cs进行充(放)电,另一部分经T2管流向T3管的漏极。当流经T3管漏极的电流与信号电流Idata相等时,像素电路的充(放)电过程结束。由于T3管和T4管构成了基本的电流镜结构,因此理想情况下流经T4管的电流(OLED的驱动电流)也为Idata。当寻址阶段结束后,Cs中存储的电压会作用于T4管的栅极,工作于饱和区的T4管也会提供与信号电流Idata相等的OLED驱动电流。
在忽略T1管的电荷注入效应以及扫描信号Vscan的时钟穿通效应的情况下,该电流镜型像素电路的充(放)电时间与前一帧时对应的信号电流,流经T3管的电流及Idata、Cs以及T3管的特性等有关。同时,该像素电路还存在T3管与T4管电气参数不匹配的问题。在寻址阶段,T3管和T4管都工作于饱和区并且栅源电压相同,此时T3管与T4管有相同的阈值电压漂移。但进入非寻址阶段后,T4管会继续工作于饱和区,而T3管则会工作于线性区。由于TFT线性区的阈值电压漂移要大于其饱和区的阈值电压漂移,因此在工作一段时间后,T3管的阈值电压会大于T4管的阈值电压,即出现了T3管和T4管电气参数的不匹配。因此,该像素电流的灰度等级就会出现偏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像素电路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驱动管阈值电压漂移的问题。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像素电路,包括OLED和属于场效应管的驱动管,还包括电容、以及都属于场效应管的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当在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和驱动管的控制端施加高电平时,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和驱动管处于导通状态;
所述OLED的阳极和阴极分别与电源和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电流导通端连接,所述驱动管的第一电流导通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电流导通端、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电流导通端和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电流导通端连接,所述驱动管的第二电流导通端与地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电流导通端与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电流导通端和第二电流导通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电流导通端和地连接,所述电容串接在第二控制信号端与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电流导通端之间;
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与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与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分别与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和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驱动管、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都是薄膜晶体管TFT。
上述薄膜晶体管可以采用:MOS场效应管、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多晶硅薄膜晶体管、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或有机薄膜晶体管中的任意一种。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像素电路,包括OLED和属于场效应管的驱动管还包括电容、以及都属于场效应管的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
所述OLED的阳极和阴极分别与电源和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电流导通端连接,所述驱动管的第一电流导通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电流导通端、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电流导通端和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电流导通端连接,所述驱动管的第二电流导通端与地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电流导通端与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电流导通端和第二电流导通端分别与所述驱动管的控制端和第二控制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电流导通端与驱动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电容串接在第二控制信号端与驱动管的控制端之间;
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与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与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分别与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和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典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典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23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功率的半导体断路开关
- 下一篇:无线控制门吸系统及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