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零压充气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69214.7 | 申请日: | 2012-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9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堀内研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17/00 | 分类号: | B60C17/00;B60C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田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零压充气轮胎,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在能够高度维持正常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的同时还能够提高零压行驶耐久性的零压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充气轮胎中,已知有一种侧壁增强型零压充气轮胎,其在侧壁部的内面插入剖面月牙形的增强橡胶层,基于该增强橡胶层的刚性,能够零压行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种侧壁增强型零压充气轮胎,虽然具有不依靠安装于车轮上的型芯等支撑体,只要基于轮胎结构即可实现零压行驶的优点,但是由于侧壁部的刚性高于一般轮胎,所以存在正常行驶时乘坐舒适性变差的缺点。
因此,近年开始采用一种所谓的软式零压轮胎,其通过在不影响零压行驶耐久性的范围内尽量减小增强橡胶层或者降低其刚性,在维持无增强橡胶层轮胎那般乘坐舒适性的情况下,至少确保最低限度的零压行驶耐久性。然而,如此减小增强橡胶层或者降低其刚性的零压轮胎,有时零压行驶耐久性也会显著下降,因此在兼顾零压行驶耐久性与正常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方面仍有改善的余地。
此外,将这种零压轮胎安装到具有倾角的车辆上时,特别是安装到具有负倾角的车辆上时,存在由于位于车辆内侧的侧壁部承受了较大负荷因而难以确保零压行驶耐久性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0238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拟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提供一种在能够高度维持正常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的同时还能够提高零压行驶耐久性的零压充气轮胎。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零压充气轮胎,在左右一对胎圈部之间设置帘布层,在胎面部中所述帘布层的外周侧配置带束层,并且在侧壁部中所述帘布层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配置剖面月牙形的内侧增强橡胶层,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胎圈部到所述侧壁部在所述帘布层轮胎宽度方向外侧配置外侧增强橡胶层,该外侧增强橡胶层的在子午线方向剖面上的重心位置位于相对轮胎最大宽度位置的直径方向内侧,使所述内侧增强橡胶层及所述外侧增强橡胶层在轮胎安装到车辆上时的车辆内侧与车辆外侧各异,车辆内侧的所述内侧增强橡胶层的体积V1in与车辆外侧的所述内侧增强橡胶层的体积V1out之比V1out/V1in设定为1.10~1.35,并且车辆内侧的所述外侧增强橡胶层的体积V2in与车辆外侧的所述外侧增强橡胶层的体积V2out之比V2in/V2out设定为1.10~1.50。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通过除了在侧壁部中帘布层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配置剖面月牙形的内侧增强橡胶层以外,还从胎圈部到侧壁部在帘布层轮胎宽度方向外侧配置外侧增强橡胶层,并且将该外侧增强橡胶层的在子午线剖面上的重心位置设定在相对轮胎最大宽度位置的直径方向内侧,能够通过外侧增强橡胶层来增强轮辋护胶部。进而,通过使内侧增强橡胶层及外侧增强橡胶层的体积在轮胎安装到车辆上时的车辆内侧与车辆外侧各异,将车辆内侧的内侧增强橡胶层的体积V1in与车辆外侧的内侧增强橡胶层的体积V1out之比V1out/V1in设定为1.10~1.35,并且将车辆内侧的外侧增强橡胶层的体积V2in与车辆外侧的外侧增强橡胶层的体积V2out之比V2in/V2out设定为1.10~1.50,将内侧增强橡胶层及外侧增强橡胶层的在车辆内外的大小关系分别加以设定,针对在零压行驶时应力集中于轮辋侧的车辆内侧,增加外侧增强橡胶层从而增强轮辋侧,针对在零压行驶时应力集中于胎肩侧的车辆外侧,增加内侧增强橡胶层从而增强胎肩侧,能够提高零压行驶耐久性。此外,通过在应力集中部位以外的地方减少内侧增强橡胶层及外侧增强橡胶层的量,能够高度维持正常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而不会使其降低。
本发明中,优选至少将内侧增强橡胶层中位于车辆内侧的内侧增强橡胶层用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硫磺可硫化橡胶配混0.2~10重量份的下述式
(1)所示环状多硫化物而成的橡胶组合物构成,
式中,R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20的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20的氧化亚烷基、或者含芳环的亚烷基,n为1~15的整数,x为平均3~5的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横滨橡胶株式会社,未经横滨橡胶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92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