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级细菌新德里金属依赖型β-内酰胺酶NDM-1的表达纯化及β-内酰胺酶NDM-1的晶体结构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104140.X 申请日: 2011-04-25
公开(公告)号: CN102757950A 公开(公告)日: 2012-10-31
发明(设计)人: 饶子和;杨诚;郭宇;娄智勇;王静;周红刚;牛国君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市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
主分类号: C12N9/86 分类号: C12N9/86;C12N15/55;C12N15/70;A61K45/00;A61P31/04
代理公司: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 11306 代理人: 陆鑫;高雪琴
地址: 300457 天津市***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超级 细菌 新德里 金属 依赖 内酰胺 ndm 表达 纯化 晶体结构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对超级细菌新德里金属依赖型β-内酰胺酶NDM-1进行基因工程改造以获得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纯化和结晶的方法,以及超级细菌新德里金属依赖型β-内酰胺酶NDM-1第47位到第270位氨基酸的三维晶体结构及其在药物筛选及药物设计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超级细菌NDM-1在2010年8月经Lancet杂志特别报道后,引起了全世界广泛的关注,美国3个州和加拿大也出现感染个案;医学界表示,细菌正在蔓延,但未知蔓延速度有多快,呼吁各国设立监控系统,检测入院人士,合力追踪病菌蔓延情况,并呼吁民众注意个人卫生,不要滥用抗生素。至2010年9月,英国有超过70人感染这种NDM-1超级细菌,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感染人数则超过170人。比利时、荷兰、奥地利、法国、德国、肯尼亚、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都出现了感染个案。因此,解析NDM-1的三维结构不仅对揭示其复制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对开发抗NDM-1药物具有重要价值。 

NDM-1,指的是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 1(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这种酶可分解β-内酰胺环结构,因此可使任何含β-内酰胺环结构的蛋白质失效。由于目前为止临床最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与头孢菌素,以及新发展的头霉素类、硫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等其他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都含有β-内酰胺环结构,因此携带这种酶的细菌可以使几乎所有抗生素失效(即只要该抗生素含有β-内酰胺环结构)。超级细菌NDM-1则是指携带编码NDM-1酶的基因的细菌。至今已发现一些克雷伯氏肺炎菌、大肠杆菌和少数鲍曼不动杆菌的菌株携带有此能编码新德里 金属-β-内酰胺酶1的基因,而该基因存在于细菌的质粒(一种容易在细菌间发生基因信息交换的环状DNA)上,亦即此基因可以通过基因水平转移以从一个菌株转移到另一个菌株中,使原本对抗生素敏感(没有耐药性)的菌株获得耐药性。 

最早报道的产NDM-1细菌为肺炎克雷伯菌,于2009年在一位印度裔瑞典尿路感染患者中发现,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对环丙沙星也不敏感,仅对粘菌素敏感,深入研究发现这株细菌携带一种新型金属β-内酰胺酶,并根据患者可能感染地点命名这种酶为NDM-1,其后还在这名患者粪便中分离到产NDM-1的大肠埃希菌。 

NDM-1属于B类金属β-内酰胺酶(MBL)家族,临床分离细菌大多能产生β-内酰胺酶,已经确定的β-内酰胺酶有数百种;各种酶分子结构和对β-内酰胺类水解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根据分子结构分为A、B、C、D四大类,其中,A类,C类和D类的β-内酰胺酶结构上与丝氨酸β-内酰胺酶类似,通常他们的活性位点具有一个狭窄的纵形沟状结构,在沟的底部形成了一个空腹(氧阴离子袋),这种疏松的构造容易弯曲,便于结合底物。由于β-内酰胺环上的羰基碳在结合β-内酰胺酶活性部位的丝氨酸时发生了不可逆的反应,结果使其开环,进而引起β-内酰胺酶的分解。而B类金属β-内酰胺酶(MBL)在其活性部位大多含有锌离子,因此又称为金属β-内酰胺酶。其水解底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等,表现为产酶细菌对这些药物广泛耐药。MBLs利用一个二价金属离子,分别与组氨酸或半胱氨酸结合,或同时与二者结合,并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羰基碳的酰胺键相互作用,使其发生分解。MBLs主要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稀类抗生素发挥作用,但对单内酰环类抗生素无效。MBLs最大特点是可以水解碳青霉烯类等抗生素,而对哌拉西林和氨曲南影响较小,其活性不被克拉维酸等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但可被乙二胺四乙酸(EDTA)所抑制。 

然而,尽管一些β-内酰胺酶抑制剂已经在临床上使用(如三唑巴坦),但这些均被视为A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丝氨酸β-内酰胺酶)。因此,临床上仍然缺乏针对MBLs的抑制剂。而蛋白质结构的解析对揭示蛋白质 功能具有重大作用。这一结构的揭示也将对其功能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未经天津市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41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头孢拉定合成酶突变体及其编码基因-201710451848.X
  • 朱玉山;黄小强;何金文 - 清华大学
  • 2017-06-15 - 2019-09-27 - C12N9/8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头孢拉定合成酶突变体及其编码基因。本发明提供了如下A)或B)或C)所示蛋白质:A)将大肠杆菌天然青霉素G酰化酶的β链的第24位苯丙氨酸替换为丙氨酸,β链的第67位丝氨酸替换为丙氨酸后得到的;B)将大肠杆菌天然青霉素G酰化酶的α链的第142位甲硫氨酸替换为亮氨酸,β链的第24位苯丙氨酸替换为丙氨酸,β链的第67位丝氨酸替换为丙氨酸后得到的;C)将A)或B)所限定的蛋白质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合成头孢拉定能力的由A)或B)衍生的蛋白质。本发明所提供的蛋白质均具较高的合成头孢拉定的活性和Vs/Vh以及较低的α,为酶法合成头孢拉定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 一种基于抑制细菌毒力释放的降低抗生素用量的方法与应用-201910016646.1
  • 王岩;冯涛;张晓华;王嘉谊 - 中国海洋大学
  • 2019-01-08 - 2019-04-26 - C12N9/86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抑制细菌毒力释放的降低抗生素用量的方法与应用。一种QQAM蛋白与抗生素联用生产的药物在杀灭产生物被膜的致病菌中的应用,所述QQAM蛋白选自:(i)具有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蛋白。本发明首次发现通过QQAM蛋白与抗生素联用进行杀灭产生物被膜的致病菌时,使得抗生素更加容易进入致病菌体内,从而实现少量抗生素起到抑制致病菌的效果,且该效果显著优于现有已知的其他类似作用机制的蛋白,更为惊奇的是,本发明所述的QQAM蛋白与抗生素联用时,会显著降低相关致病菌的抗生素抗性,这完全出乎了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预料。
  • 一种海洋低温γ-内酰胺酶生产(-)γ-内酰胺的方法-201810086104.7
  • 张庆芳;迟乃玉;王晓辉 - 大连大学
  • 2018-01-29 - 2018-06-22 - C12N9/8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低温γ‑内酰胺酶生产(‑)γ‑内酰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微生物发酵产低温γ‑内酰胺酶;步骤2,获得粗酶液;步骤3,酶液浓缩;步骤4,生产(‑)γ‑内酰胺。本发明首次提出用一种海洋低温γ‑内酰胺酶生产(‑)γ‑内酰胺的方法,该方法中产酶培养基成本低廉,生产周期短;浓缩酶液所用材料可重复再利用,操作过程简单,酶活回收率高;降解过程中采取了防止染菌措施,实现了以低价值的(±)γ‑内酰胺为原料高效率迅速生产具有高医疗价值(‑)γ‑内酰胺的目的,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一种具有拆分消旋体γ-内酰胺活性的(-)γ-内酰胺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201410218809.1
  • 郑国钧;任璐 - 北京化工大学
  • 2014-05-22 - 2017-01-04 - C12N9/8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拆分消旋体γ‑内酰胺活性的(‑)γ‑内酰胺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其是来源于大豆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USDA6)的(‑)γ‑内酰胺酶及其编码基因,还提供了该(‑)γ‑内酰胺酶水解拆分消旋体γ‑内酰胺的应用。本发明所述(‑)γ‑内酰胺酶是如下(a)或(b)的蛋白质:(a)由序列表中的SEQ ID No:1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组成的蛋白质;(b)将序列表中的SEQ ID No:1氨基酸残基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拆分消旋体γ‑内酰胺活性的由SEQ ID No:1衍生的蛋白质。利用该(‑)γ‑内酰胺酶水解拆分消旋体γ‑内酰胺,其拆分活性接近100%,进而利用催化产物氨基酸制备(‑)γ‑内酰胺。
  • 一种来源于微杆菌中的(+)-γ-内酰胺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201510051783.0
  • 郑国钧;高帅华;黄蓉;朱绍洲;李红霞 - 北京化工大学
  • 2015-02-01 - 2015-05-20 - C12N9/86
  • 一种来源于微杆菌中的(+)-γ-内酰胺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属于酶工程领域。所述的(+)-γ-内酰胺酶是以下蛋白质(a)或(b):(a):一种包含氨基酸残基序列SEQID:1的蛋白质;(b):一种包含氨基酸残基序列SEQID:1经过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至少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而获得的具有拆分消旋体γ-内酰胺活性的蛋白质。还包括所述的(+)-γ-内酰胺酶的编码基因。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高效拆分外消旋体γ-内酰胺活性的(+)-γ-内酰胺酶及其编码基因,有望应用于工业化。该酶对于温度的要求甚低,在20-30℃下便可以达到最大活性,且稳定性耐受性很好,应用于工业化能耗低。本发明利用(+)-γ-内酰胺酶拆分消旋体γ-内酰胺的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好,污染小。
  • 微生物发酵生产低温γ-内酰胺酶的方法-201510084710.1
  • 李晓艳;王晓辉;窦少华;于爽;张庆芳;迟乃玉;张旭姣;王强;金连豆 - 大连大学
  • 2015-02-16 - 2015-05-20 - C12N9/86
  •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发酵生产低温γ-内酰胺酶的方法,具体为先将产生γ-内酰胺酶菌种活化,再经过逐级低温驯化,使菌种在低温环境中生长良好,将低温驯化后的γ-内酰胺酶产生菌在10~16℃逐级扩大培养,按发酵液体积3~9%的接种量接种于液体发酵培养基中,在10~16℃培养72~144h时,得低温γ-内酰胺酶,收集到的粗酶液根据不同需要和使用对象不同,进一步浓缩、分离纯化,制备成不同活性、纯度和剂型的酶制剂。本发明生产的低温γ-内酰胺酶在低温下具有高酶活力及高催化效率,可减少加工工艺,缩短加工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并提高产品质量;该酶制剂应用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具有更广阔的工业开发价值与市场应用优势。
  • 海洋微生物发酵生产低温γ-内酰胺酶的方法-201510084585.4
  • 李晓艳;王晓辉;窦少华;于爽;张庆芳;迟乃玉;张旭姣;王强;金连豆 - 大连大学
  • 2015-02-16 - 2015-05-20 - C12N9/86
  • 本发明涉及海洋微生物发酵生产低温γ-内酰胺酶的方法,具体步骤为:先将产生γ-内酰胺酶菌种活化,再经过逐级低温驯化,使菌种在低温环境中生长良好,将低温驯化后的γ-内酰胺酶产生菌在10~16℃逐级扩大培养,按发酵液体积3~9%接种于液体发酵培养基中,在10~16℃培养72~144h时,得低温γ-内酰胺酶,收集到的粗酶液根据不同需要和使用对象不同,进一步浓缩、分离纯化,制备成不同活性、纯度和剂型的酶制剂。本发明生产的低温γ-内酰胺酶在低温下具有高酶活力及高催化效率,该酶制剂应用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具有更广阔的工业开发价值与市场应用优势。
  • 硫磺矿硫化叶菌中(+)γ-内酰胺酶的编码基因及应用-201410140274.0
  • 郑国钧;黄蓉 - 北京化工大学
  • 2014-04-09 - 2014-08-20 - C12N9/86
  • 硫磺矿硫化叶菌中(+)γ-内酰胺酶的编码基因及应用,属于酶工程领域,还提供了该(+)γ-内酰胺酶在拆分消旋体γ-内酰胺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的(+)γ-内酰胺酶是下述(a)蛋白:(a)由序列表中的SEQ ID NO:1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组成的蛋白质,其具有拆分消旋体γ-内酰胺活性的由SEQ ID NO:1衍生的蛋白质。在拆分消旋体γ-内酰胺从而获得光学纯(-)γ-内酰胺的应用中,该酶在高温下还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获得的(-)γ-内酰胺的光学纯度达99%以上,转化率达到49%。
  • 一种新型水解酶超家族酰胺酶Azl13及其制备与应用-201410160172.5
  • 孙宇辉;马艳玲;邓子新 - 武汉大学
  • 2014-04-21 - 2014-07-02 - C12N9/8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腈水解酶超家族酰胺酶Azl13及其制备与应用。该酰胺酶Azl13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其具有芳基酰基酰胺酶活性。酰胺酶Azl13的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通过将酰胺酶Azl13的编码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再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中,经IPTG诱导表达得到酰胺酶Azl13。本发明的酰胺酶Azl13可用于治理苯胺酰胺类环境污染物,特别是敌稗。本发明采用基因工程菌生产酰胺酶Azl13,生产周期短,成本比较低,无环境污染,适合大规模培养;本发明的酰胺酶Azl13在环境农药污染物治理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经修饰的β-内酰胺酶及其相关方法和应用-201180035810.5
  • P·科斯基;U·艾尔阿克辛;K·卡里马基 - 普维阿布公司
  • 2011-05-17 - 2013-04-10 - C12N9/86
  • 本发明涉及药物和经修饰的β-内酰胺酶。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新型的重组β-内酰胺酶和包含所述β-内酰胺酶的药物组合物。另外,本发明涉及用于修饰β-内酰胺酶的方法、生产所述β-内酰胺酶的方法和治疗或预防β-内酰胺抗生素引起的副作用的方法。此外,本发明涉及用作药物的所述β-内酰胺酶和所述β-内酰胺酶在制造用于治疗或预防β-内酰胺抗生素引起的副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核苷酸和包含所述多核苷酸的宿主细胞。
  • 拆分消旋体γ-内酰胺活性的(+)γ-内酰胺酶及应用-201210293257.1
  • 郑国钧;朱绍洲;宋大伟;宫萃宇 - 北京化工大学
  • 2012-08-16 - 2012-11-28 - C12N9/86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拆分消旋体γ-内酰胺活性的(+)γ-酰胺酶及编码基因在手性化合物上的应用;及利用一种以大豆慢生根瘤菌生产(-)γ-内酰胺的方法。提取大豆慢生根瘤菌基因组DNA,构建用于提取重组蛋白的重组菌体,再通过表达得到所述的(+)γ内酰胺酶;将所述的用于提取重组蛋白的重组菌体或(+)γ内酰胺酶悬浮在的磷酸缓冲液中加入γ内酰胺底物反应、萃取获得(-)γ-内酰胺。或提取大豆慢生根瘤菌基因组DNA,构建用于提取重组蛋白的重组菌体,再通过表达得到所述的(+)γ内酰胺酶,加入底物反应、萃取获得(-)γ-内酰胺。本发明中的(+)γ-内酰胺酶源于大豆慢生根瘤菌,催化效率高,得到的(-)γ-内酰胺纯度高。
  • 一种(+)γ-内酰胺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201210293158.3
  • 郑国钧;朱绍洲;任璐 - 北京化工大学
  • 2012-08-16 - 2012-11-28 - C12N9/8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来源于古细菌(Aeropyrum pernix)的(+)γ-内酰胺酶及其编码基因及其应用。本发明所述的(+)γ-内酰胺酶是如下(a)或(b)的蛋白质:(a)由序列表中的SEQ ID No:1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组成的蛋白质;(b)将序列表中的SEQ ID No:1氨基酸残基序列经过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拆分消旋体γ-内酰胺活性的由SEQ ID No:1衍生的蛋白质。利用该(+)γ-内酰胺酶水解拆分消旋体γ-内酰胺可以获得光学纯度91.4%~99.9%的(-)γ-内酰胺,收率大于45%。
  • 一种具有拆分消旋体γ-内酰胺活性的(+)γ-内酰胺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201010210197.3
  • 王建军;吴胜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2010-06-23 - 2010-12-22 - C12N9/8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拆分消旋体γ-内酰胺活性的(+)γ-内酰胺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其是来源于氧化烃微杆菌(Microbacterium hydrocarbonoxydans)的(+)γ-内酰胺酶及其编码基因,还提供了该(+)γ-内酰胺酶水解拆分消旋体γ-内酰胺的应用。本发明所述(+)γ-内酰胺酶是如下(a)或(b)的蛋白质:(a)由序列表中的SEQ ID NO:1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组成的蛋白质;(b)将序列表中的SEQ ID NO:1氨基酸残基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拆分消旋体γ-内酰胺活性的由SEQ ID NO:1衍生的蛋白质。利用该(+)γ-内酰胺酶水解拆分消旋体γ-内酰胺可以获得光学纯度为99.5%的(-)γ-内酰胺,收率大于39%。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