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激光干涉仪非线性误差修正方法、装置及应用其的干涉仪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5331.8 | 申请日: | 201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9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高思田;施玉书;卢明臻;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B9/02 | 分类号: | G01B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干涉仪 非线性 误差 修正 方法 装置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频激光干涉仪非线性误差修正方法、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激光干涉仪。
背景技术
伴随着纳米技术、微电子技术和MEMS的发展,对尺寸和位移测量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例如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的Teague认为,在集成电路工业中,当线宽将于2014年达到50nm以下时,国家级计量院应能保证达到0.4nm的测量精度。激光干涉仪使用光波的波长作为基本刻度,其测量结果可以直接溯源到米定义波长基准,是长度计量中最为广泛使用的基准测量仪器。干涉仪的误差来源主要为激光波长的精度,测量噪音和非线性误差。当激光干涉仪作为纳米计量仪器的测量基准时,为了保证0.4nm的线宽测量精度,其测量不确定度应达到0.1nm。此时非线性误差就成为了干涉仪的最主要的误差来源。
单频激光干涉仪的非线性误差是以干涉明暗条纹周期(通常为λ/2光程差,λ:光波波长)为周期的周期性误差,主要是由相位混叠产生的。产生相位混叠主要原因是:(1)干涉仪中的波片、分光镜等光学零件均非理想元件,如偏振分光镜不可能将两束偏振光100%的分离、各表面的反射损失、波片的相位延迟误差等;(2)干涉仪的调整不够理想,参考光和测量光的光束不能够完全同轴;(3)光电转换器的非线性。通常在良好调整的情况下,干涉仪的非线性误差可达5-10nm。因此,对于要求0.1nm测量不确定度的干涉仪,非线性误差的校准是必须的。
理想干涉信号为一对等幅、正交的简谐信号,其李萨如图形为理想的圆。这对理想干涉信号可表示为:
式中,u1、u2为干涉信号,R为信号幅值,θ为干涉信号的相位角。干涉信号的相位角与测量镜位移是一一对应的:x是测量镜位移。相位角可由下式求得:
但实际干涉信号是不完善的。传统的Heydemann方法是美国学者Heydemann提出的一种方法,是一种应用较为成熟的传统方法,是将两路干涉信号用一个广义椭圆方程表示,所以也叫椭圆修正,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53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测量不同温度下空气的比热容比的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桥面钢塑体伸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