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轨平衡移动机械手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61572.6 | 申请日: | 200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22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刘广发;游强;冯良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一道注塑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1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晓松 |
地址: | 510530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轨 平衡 移动 机械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瓶胚注塑机机械手,特别涉及一种双轨平衡移动机械手。
背景技术
目前,瓶胚注塑机机械手的结构普遍采用两种结构,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中的直线导轨1和导轨滑块2是一对直线导轨副,直线导轨1设置在导轨横梁5两侧,导轨横梁5为机架组件,两条直线导轨1的安装面与地面垂直,用螺钉紧固在导轨横梁5上,导轨滑块2与滑块座组件3相连,机械手翻板组件4紧固在滑块座组件3上,机械手翻板组件4随着滑块座组件3在直线导轨1上移动。图2的结构与图1类似,其区别在于:直线导轨1安装在导轨横梁5的同侧。这两种结构都存在以下缺点:(1)直线导轨1横截面尺寸过大。由于直线导轨1需要承受滑块座组件3和机械手翻板组件4的重量,如果直线导轨1刚度不足,会产生弯曲变形,使滑块组件运动时产生震动,影响机械手的定位精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直线导轨1横截面尺寸必须选择足够大。(2)直线导轨1及导轨滑块2易磨损。由于直线导轨1、导轨滑块2受力不均匀,如图1、图2所示,直线导轨1和导轨滑块2为直线导轨副,其中心线的上面部分比下面部分受力大,受力大的部位易磨损,导致整个直线导轨副报废。(3)机械手占用空间较大,结构欠紧凑。为了保证机械手横梁有足够的强度,其尺寸较大,与之相连的立柱尺寸相应加大,使机械手占用较多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紧凑,受力均匀、,使用寿命长的双轨平衡移动机械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双轨平衡移动机械手,包括直线导轨、导轨滑块、机架组件、滑块座组件、机械手翻板组件,所述直线导轨、导轨滑块为直线导轨副,直线导轨固定在机架组件上,导轨滑块以螺杆与滑块座组件连接,机械手翻板组件紧固在滑块座组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组件与直线导轨的连接面设置为同一个水平面,两条直线导轨在同一水平面上相互平行,同时与机架组件的连接面相连接,所述导轨滑块位于直线导轨上方并与直接导轨形成直线导轨副,所述滑块座组件通过螺杆与导轨滑块上方连接,所述机械手翻板组件固定在滑块座组件上。
所述机架组件与直线导轨的连接面可为一完整面或为两分开的位于同一水平面的表面,所述分开的表面亦可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
所述机械手翻板组件设置于滑块座组件的中部,优选位于滑块座组件的对称轴位置,这样可使直线导轨副受力均匀。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双轨平衡移动机械手结构改进了直线导轨副的受力方式,将直线导轨切向承载改变为竖直承载,滑块座组件及机械手翻板组件的重量由直线导轨传递给机架组件承受,由于直线导轨不再需要独立承受滑块座组件和机械手翻板组件的重量,所以直线导轨、导轨滑块可以选择尺寸较小的型号,这样可以减少体积及重量,降低设备加工成本。
(2)由于本机械手结构改变了受力方式,使直线导轨和导轨滑块的各部位受力均匀,因此其使用寿命可明显延长,从而减少注塑机维护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3)由于本机械手结构中机械手翻板组件和机架组件空间呈垂直重叠的结构,使机械手结构紧凑,因而可减少了机械手空间,使整体设备结构更加紧凑合理。
(4)由于导轨滑块与直线导轨相对运动时产生滚动摩擦力,所以需要的传动力较小,因此,机械手能快速平稳移动。
(5)采用本机械手结构可使机械手框架组件与合模机构框架组件连成一个整体,大大提高了机械手的刚度,使机械手运行平稳,定位精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瓶胚注塑机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瓶胚注塑机机械手另一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双轨平衡移动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双轨平衡移动机械手的使用状态图。
图5是本双轨平衡移动机械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一道注塑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一道注塑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15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闪亮车牌
- 下一篇:汽车刹车力度指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