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872621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锗梯度的锌锡锗硒吸收层薄膜的制备方法-CN202010592249.1有效
  • 王书荣;杨帅;徐信;李新毓;李祥;王亭保 - 云南师范大学
  • 2020-06-24 - 2023-06-06 - H01L31/03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锗梯度的锌锡锗硒吸收层薄膜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衬底预处理;(2)钼层和锗层的制备:在预处理后的所述衬底上依次沉积第一钼层、锗层、第二钼层;(3)锌锡预制层的制备;(4)锌锡锗硒吸收层薄膜的制备:将步骤(3)锌锡预制层制备完成后的所述衬底在210℃热处理30min,然后与硒粉放入硒化炉中,以20℃/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至550℃,并保温10~13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得到具有锗梯度的锌锡锗硒吸收层薄膜;通过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可以在背表面形成Ge的浓度梯度,形成一个电子的阻挡层,阻挡载流子在背表面界面处的复合,提高锌锡硒薄膜的载流子收集效率,进一步提升薄膜的性能
  • 一种具有梯度铜锌锡锗硒吸收薄膜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二氧化钛‑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CN201610871678.6在审
  • 余家国;徐飞燕;张建军;程蓓 - 武汉理工大学
  • 2016-09-30 - 2017-03-15 - B01J27/04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钛‑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二氧化钛‑复合纳米纤维材料由二氧化钛纳米纤维和均匀分布在二氧化钛纳米纤维表面的纳米片组成,所述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直径为100‑200nm本发明提供的二氧化钛‑复合纳米纤维材料中的纳米片可以通过电子传输有效地分离光生电子和空穴,从而增强体系的光催化活性;此外,由于二氧化钛的纤维状结构和的片状结构,使得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对二氧化碳分子的吸附能力大大增强,从而增强体系的光催化效率,基于二氧化钛‑两者的协同作用使得本发明提供的二氧化钛‑复合纳米纤维材料用于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催化活性高。
  • 一种氧化硫铟铜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抗肿瘤联合药物-CN201110306875.0无效
  • 唐星;何海冰;张宇;吴春福;杨静玉 - 沈阳药科大学
  • 2011-10-12 - 2012-02-22 - A61K33/34
  • 本发明涉及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双仑制剂和的联合药物,本发明双仑和联合使用对肿瘤细胞具有治疗作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抗肿瘤联合药物,它包括同时、分别或按顺序使用的双仑或其衍生物及且任选的包括一种或多种可药用载体;双仑的每一单剂剂量范围为2-200mg/kg,或等当量的双仑衍生物;所述的包括人体内含有的微量离子和离子其他可吸收形态,其中的单剂剂量为0.1-5mg/日。
  • 肿瘤联合药物
  • [发明专利]一种锌锡吸收层薄膜、制备及包含其的太阳电池-CN202111328388.4在审
  • 王书荣;李新毓;杨帅;李祥;刘信;李秋莲;张道永 - 云南师范大学
  • 2021-11-10 - 2022-03-01 - H01L31/032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含氧预制层制备锌锡吸收薄膜(Cu2ZnSnS4,CZTS)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衬底的清洗;(2)将清洗好的衬底在真空中磁控溅射,沉积得到双层钼背电极薄膜;(3)以ZnO/SnO2/Cu顺序在步骤(2)所述双层钼背电极薄膜基础上进行周期溅射得到含氧锌锡预制层薄膜;(4)将步骤(3)所述含氧锌锡预制层薄膜在氮气中热处理,然后与硫粉放入石墨舟,在硫化炉中加热,最后冷却制得锌锡吸收层薄膜。即本发明通过采用含氧锌锡预制层薄膜以及优化硫化工艺可以有效减少漏电通道和减低MoS2的厚度,从而制备出符合高效率薄膜太阳电池要求的贫富锌的锌锡吸收层薄膜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锌锡薄膜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铜锌锡硫吸收薄膜制备包含太阳电池
  • [发明专利]杀真菌混合物-CN200580013787.4无效
  • J·托尔莫艾布拉斯科;T·格罗特;M·舍勒尔;R·施蒂尔;S·施特拉特曼;U·舍夫尔;M·格韦尔;B·米勒;M·O·苏亚雷斯-塞尔维尔瑞;M·尼敦布吕克 - 巴斯福股份公司
  • 2005-04-23 - 2007-04-18 - A01N43/653
  • 本发明涉及杀真菌混合物,其包含协同有效量的如下化合物作为活性组分:1)式(I)的氨磺酰化合物,其中各取代如下所定义:R1为氢、卤素、氰、烷基、卤代烷基、烷氧基、烷、烷氧羰基、苯基、苄基、甲酰或CH=NOA;A为氢、烷基、烷基羰基;R2为氢、卤素、氰、烷基、卤代烷基、烷氧羰基;R3为卤素、氰、硝基、烷基、卤代烷基、烷氧基、烷、烷氧羰基、甲酰或CH=NOA;n为0、1、2、3或4;R4为氢、卤素、氰、烷基或卤代烷基;和2)至少一种选自下组的活性化合物:A)唑类;B)嗜球果伞素类;C)酰丙氨酸类;D)胺衍生物;E)苯胺基嘧啶类;F)二羧酰亚胺类;G)肉桂酰胺类和类似物;H)二代氨基甲酸盐类;I)杂环化合物;K)杀真菌剂;L)硝基苯基衍生物;M)苯基吡咯类;N)次磺酸衍生物;O)根据说明书的其他杀真菌剂
  • 真菌混合物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