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3272254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实用新型]一种玻璃切割刀轮-CN201620535862.9有效
  • 严兴军 - 慈溪市尚弘家具有限公司
  • 2016-06-03 - 2016-10-26 - C03B33/10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玻璃切割刀轮,包括刀轮本体、切割刃和设置在所述刀轮本体中心位置的轴孔;所述切割刃设置在所述刀轮本体的外圆周面上;所述刀轮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倒角斜面和第二倒角斜面;所述第一倒角斜面和所述第二倒角斜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切割刃包括外圆棱线、第一棱线、第二棱线和第三棱线;所述第一棱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倒角斜面上;所述第二棱线设置在所述第二倒角斜面上;所述外圆棱线、所述第一棱线、所述第二棱线和第三棱线汇交于一点;所述刀轮本体上均布有凹陷
  • 一种玻璃切割
  • [发明专利]车身结构-CN202080061050.4在审
  • 长浜拓;梅寿光大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20-09-02 - 2022-04-05 - B62D25/04
  • 车身结构(10)在上边梁(16)的上边内板(26)形成有第一棱线(35)、第二棱线(36)、凹(33)。第一棱线从上边梁的前端连续延伸至后端,能够将从车身前后方向输入的载荷向上边梁传递。第二棱线在车身前后方向上与顶拱连结一致的位置具有折弯部(38),该折弯部(38)向第一棱线侧凹陷而形成凹。在凹接合中柱(14)的上端
  • 车身结构
  • [发明专利]压制成型品和压制成型品的制造方法以及压制成型品的制造装置-CN201480050226.0有效
  • 中泽嘉明;伊藤泰弘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2014-08-26 - 2017-06-20 - B21D22/26
  • 本发明提供一种如下这样的压制成型品不用为了避免在压制成型时可能产生的不良而在棱线凸缘设置缺口,能够提高加强构件与其他构件之间的接合强度、汽车车身的刚度等性能,具有向内连续凸缘。该压制成型品是金属板的压制成型品,由拉伸强度为340MPa以上的钢板形成,具有以向规定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棱线以及以分别自构成棱线棱线的两端延伸的方式形成的第1面部和第2面部,其中,该压制成型品具有由棱线凸缘、第1凸缘和第2凸缘相连续而形成的向内连续凸缘,该棱线凸缘以朝向内侧的方式形成于棱线的端,该第1凸缘以朝向内侧的方式形成于第1面部的端的至少一分区域,该第2凸缘以朝向内侧的方式形成于第2面部的端的至少一分区域,关于棱线凸缘的缘的板厚,棱线凸缘具有如下的板厚分布在夹着周向上的中央区域的两侧区域,含有板厚为中央区域的板厚以上的部分。
  • 压制成型制造方法以及装置
  • [发明专利]刻划轮以及刻划方法-CN202111536558.8在审
  • 大河内学;德力朱音;木山直哉 - 三星钻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2021-12-15 - 2022-06-24 - C03B33/10
  • 刻划轮具备:多个刃(110),它们沿着外周缘形成;以及多个槽(120),它们设置于在周向上相邻的刃之间,并向中心轴(L0)侧凹陷。槽在最深部(120a)的两侧具有从刃棱线(111)起连续并延伸到最深部的棱线(121、122)。槽的各棱线具有变化点(Q),其中,相对于该变化点成为最深部侧的棱线(121b、122b)与刃棱线所成的第二角度(θ2)大于相对于该变化点成为刃侧的棱线(121a、122a)与刃棱线所成的第一角度
  • 刻划以及方法
  • [实用新型]层叠陶瓷电容器-CN202122279766.6有效
  • 池田充;粟田浩季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2021-09-18 - 2022-03-22 - H01G4/30
  • 层叠体(10)具有一个主面和侧面及端面分别相交的4个一个主面侧棱线(RL1)以及另一个主面和侧面及端面分别相交的4个另一个主面侧棱线(RL2)。一个主面侧棱线及另一个主面侧棱线带有圆角,一个主面侧棱线的圆角大于另一个主面侧棱线的圆角。在层叠体中的被一个主面侧棱线包围的一个主面侧区域(R1)内以及被另一个主面侧棱线包围的另一个主面侧区域(R2)内,配置有多个内部电极层(30)的一分。
  • 层叠陶瓷电容器
  • [发明专利]汽车行走系统部件-CN201980086308.3有效
  • 园部苍马 -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2019-12-26 - 2021-12-31 - B60G7/00
  • 一种汽车行走系统部件,其具备臂构件和加强构件,臂构件具备顶壁、第1棱线、第2棱线、第1侧壁以及第2侧壁,顶壁在第1端具备第1安装,顶壁在第2端具备第2安装,加强构件具备底壁、第3棱线以及翼缘,第3棱线由底壁和翼缘夹着,底壁与第1侧壁和第2侧壁接合,第3棱线与第1侧壁和第2侧壁连接,翼缘与顶壁的处于第1安装和第2安装之间的部分接合,翼缘与第1侧壁和第2侧壁连接。
  • 汽车行走系统部件
  • [发明专利]车辆框架结构-CN201610677866.5有效
  • 田口康亮;菅野千歳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2016-08-16 - 2018-10-30 - B62D21/15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框架结构,其于在碰撞盒的外侧面上形成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的结构中,不在纵梁上设置成为最初(第一级)的折曲起点的脆弱,便能够在碰撞时高效地使纵梁在预定的位置处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弯曲在碰撞盒(26)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面上形成有第一突出(40),在前纵梁(14)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面上形成有第二突出(46)。第一突出(40)的第一棱线(42)及第二棱线(44)与第二突出(46)的第三棱线(54)及第四棱线(56)以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大致连续的方式而配置。并且,第二突出(46)越趋向于车辆后方侧,第二突出(46)的沿着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下宽度(W1)越被扩宽,并且第三棱线(54)以及第四棱线(56)与前纵梁(14)的上侧棱线(50)及下侧棱线(52)连接
  • 车辆框架结构
  • [发明专利]压制成形品及其制造方法-CN201780050343.0有效
  • 伊藤泰弘 -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2017-07-24 - 2020-10-23 - B21D53/88
  • 一种构件(1),其具有具备顶板(2)、上棱线(4)、纵壁(3)、下棱线(5)以及底凸缘(9)的横截面,在上棱线(4)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一个端处,经由顶板棱线(6)设有顶板凸缘(11)并且经由纵壁棱线(7)设有纵壁凸缘(10),并且纵壁凸缘(10)和底凸缘(9)连续,在上棱线(4)和下棱线(5)的端处,纵壁的角的曲率半径的总和ΣR以及顶板(2)和纵壁(3)的构件端处的宽度的总和ΣL是ΣR/ΣL≤0.13构件(1)经由如下工序制造:第1工序,在该第1工序中,对坯料(26)进行压制成形来进行收缩凸缘成形从而形成凸缘棱线(8),从而制造至少具备凸缘棱线(8)的中间成形品(27);以及第2工序,在该第2工序中
  • 压制成形及其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轮胎-CN201880038162.0有效
  • 林信太郎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2018-04-25 - 2022-06-28 - B60C11/01
  • 一种在轮胎的胎面部与侧壁之间具备胎肩部的轮胎,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具有合计三根以上棱线以及谷线,该棱线在上述胎肩部的表面上至少经由一个屈曲点而在轮胎径向上延伸,该谷线在比上述胎肩部的表面靠该表面的法线方向内侧,在轮胎周向上与上述棱线隔开间隔地并行延伸,具有在相同的圆周上连结上述棱线的屈曲点和上述谷线的屈曲点的斜线以及在从上述屈曲点向轮胎径向外侧以及内侧离开的位置上与上述斜线并行地连结上述棱线和上述谷线的斜线
  • 轮胎
  • [发明专利]光学元件-CN201180019196.3有效
  • 日高猛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2011-03-17 - 2013-01-09 - G02B1/11
  • 该光学元件的目的在于减少光学元件的最表面的平坦而提高防反射性能等光学性能。该光学元件具有将包围凹(15)的截面呈吊钟形的凸(11)的凸顶部(12)连接起来的呈网眼状的棱线(13),在棱线(13)中的棱线交点(13a)之间,设置具有比棱线交点(13a)低的棱线最深部(13b)的大致鞍形面,从而在光学元件(K)的表面上形成在最表面部上不存在平坦的微小凹凸构造(10),提高光学元件(K)中的防反射性能等光学性能。
  • 光学元件
  • [发明专利]切削刀片、切削刀具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CN201980038753.2有效
  • 福原洋介 - 京瓷株式会社
  • 2019-06-27 - 2023-03-21 - B23B27/04
  • 本发明的未被限定的一方面的切削刀片具备基体及切削。切削具有上表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一切削刃及第二切削刃。第一切削刃位于第一棱线。第二切削刃位于第二棱线。上表面具有第一倾斜面、一对突起及第一隆起。第一倾斜面沿着第一棱线配置。一对突起在第一倾斜面在沿着第一棱线的方向上排列配置。第一隆起部位于比一对突起远离第一棱线的一侧。第二切削刃随着远离第一棱线而朝向下方倾斜。第一隆起的上端位于比第二切削刃靠上方的位置。
  • 切削刀片刀具加工制造方法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