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舶纵倾智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81659.2 | 申请日: | 201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21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刘维勤;吴昊;刘佳琦;周柏胜;王凡;万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39/03 | 分类号: | B63B39/03;G05D1/0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李满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船舶纵倾智能控制系统,它包括电脑、倾角仪接收机、控制器、前水泵和后水泵、前压载水舱、后压载水舱、倾角仪,前水泵的输入口连通后压载水舱,前水泵的输出口连通前压载水舱,后水泵的输入口连通前压载水舱,后水泵的输出口连通后压载水舱,所述控制器的第一水泵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前水泵的控制信号输入端,控制器的第二水泵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后水泵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倾角仪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倾角仪接收机的信号输入端,倾角仪接收机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电脑的船舶倾角数据输入端,电脑的水泵控制指令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本发明采用智能船舶纵倾智能控制系统取代了人工船舶纵倾调节,使船舶纵倾调整更加精确迅速。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纵倾 智能 控制系统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利用船舶纵倾智能控制系统的船舶纵倾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舶纵倾智能控制系统包括电脑(1)、倾角仪接收机(2)、控制器(8)、设置在船体(4)内的前水泵(5)和后水泵(7)、设置在船体(4)底部前段的前压载水舱(3)、设置在船体(4)底部后段的后压载水舱(10)、设置在船体(4)底部中段的倾角仪(6),其中,前水泵(5)的输入口连通后压载水舱(10),前水泵(5)的输出口连通前压载水舱(3),后水泵(7)的输入口连通前压载水舱(3),后水泵(7)的输出口连通后压载水舱(10),所述控制器(8)的第一水泵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前水泵(5)的控制信号输入端,控制器(8)的第二水泵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后水泵(7)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倾角仪(6)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倾角仪接收机(2)的信号输入端,倾角仪接收机(2)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电脑(1)的船舶倾角数据输入端,电脑(1)的水泵控制指令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器(8)的信号输入端;所述前水泵(5)的输入口与后压载水舱(10)之间设有止回阀(9),后水泵(7)的输出口与后压载水舱(10)之间也设有止回阀(9);所述前水泵(5)的输入口连接在后压载水舱(10)的侧面底部,前水泵(5)的输出口连接在前压载水舱(3)的侧面底部,后水泵(7)的输入口连接在前压载水舱(3)的侧面底部,后水泵(7)的输出口连接在后压载水舱(10)的侧面底部;所述前压载水舱(3)和后压载水舱(10)均为大小及形状相等的矩形载水舱;所述前压载水舱(3)和后压载水舱(10)的长度和宽度相等均为a,前压载水舱(3)和后压载水舱(10)的高度均为b;船舶纵倾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倾角仪(6)测量船舶的实时纵倾倾角α;步骤2:倾角仪(6)将船舶的实时纵倾倾角α通过倾角仪接收机(2)传输给电脑(1),电脑(1)将船舶的实时纵倾倾角α与预设的标准船舶纵倾倾角θ进行比较;当船舶的实时纵倾倾角α>预设的标准船舶纵倾倾角θ时,电脑(1)通过控制器(8)驱动后水泵(7)工作,后水泵(7)将前压载水舱(3)中的水抽到后压载水舱(10)中,在后水泵(7)工作时,倾角仪(6)继续测量船舶的实时纵倾倾角α,当船舶的实时纵倾倾角α等于预设的标准船舶纵倾倾角θ时,控制器(8)控制后水泵(7)停止工作;当船舶的实时纵倾倾角α<预设的标准船舶纵倾倾角θ时,电脑(1)通过控制器(8)驱动前水泵(5)工作,前水泵(5)将后压载水舱(10)中的水抽到前压载水舱(3)中,在前水泵(5)工作时,倾角仪(6)继续测量船舶的实时纵倾倾角α,当船舶的实时纵倾倾角α等于预设的标准船舶纵倾倾角θ时,控制器(8)控制前水泵(5)停止工作;当船舶的实时纵倾倾角α=预设的标准船舶纵倾倾角θ时,控制器(8)控制前水泵(5)和后水泵(7)均不工作;所述预设的标准船舶纵倾倾角θ绝对值的最大值|θmax|=arctg(6a2b(l‑a)/l3),标准船舶纵倾倾角θ绝对值的最小值|θmin|=0,其中,a表示前压载水舱(3)和后压载水舱(10)的边长,b为前压载水舱(3)和后压载水舱(10)的高度,l为前压载水舱(3)前侧面与后压载水舱(10)后侧面之间的距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281659.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免焊接的凸焊螺母
- 下一篇:一种便于更换的盖形螺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