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ESD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18068.5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2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马万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深圳方正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60 | 分类号: | H01L23/6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杨贝贝;刘芳 |
地址: | 10087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ESD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栅极接地的MOS管的漏极区域设置N+区和P+区,漏极区域的N+区和漏极区域的P+区短接,在MOS管的源极区域设置N+区,源极区域的N+区设置在MOS管的P阱区内,漏极区域的N+区和漏极区域的P+区设置在MOS管的N阱区内。本发明实施例通过MOS结构源极的N+区、MOS结构的P阱区,以及MOS结构漏极区的N阱区构成NPN晶体管;MOS结构漏极区的P+区、MOS结构漏极区的N阱区和MOS结构的P阱区构成PNP晶体管,NPN晶体管和PNP晶体管构成NPNP的SCR结构,NPNP的SCR结构相比于NPN三极管的静电泄放效率高。 1 | ||
搜索关键词: | 漏极区域 漏极区 源极区域 静电泄放 栅极接地 短接 源极 制作 | ||
【主权项】:
1.一种ESD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栅极接地的MOS管的漏极区域设置N+区和P+区;
所述漏极区域的N+区和所述漏极区域的P+区短接;
在所述MOS管的源极区域设置N+区;
所述源极区域的N+区设置在所述MOS管的P阱区内,所述P阱区设置在所述源极区域内;
所述漏极区域的N+区和所述漏极区域的P+区设置在所述MOS管的N阱区内,所述N阱区设置在所述漏极区域内;
所述MOS管的栅极和源极短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极区域的N+区、所述P阱区和所述N阱区构成NPN晶体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极区域的P+区、所述N阱区和所述P阱区构成PNP晶体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极区域的N+区、所述P阱区、所述N阱区和所述漏极区域的P+区构成NPNP的SCR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漏极区域的N+区接收到静电时,所述漏极区域的P+区和所述N阱区之间产生电压差,所述漏极区域的P+区和所述N阱区之间的PN结发生导通。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漏极区域的N+区接收到静电时,所述P阱区和所述N阱区之间的PN结发生击穿。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漏极区域的N+区接收到静电时,所述NPN晶体管导通。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漏极区域的N+区接收到静电时,所述PNP晶体管导通。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漏极区域的N+区接收到静电时,所述NPNP的SCR结构导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深圳方正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深圳方正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118068.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