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由其制备的拉伸薄膜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29460.7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85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施红伟;高达利;魏文骏;唐毓婧;张丽英;宋文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L23/14 | 分类号: | C08L23/14;C08L57/02;C08K5/053;C08K5/527;C08F210/06;C08F4/649;C08F4/64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11218 | 代理人: | 赵宇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由其制备的拉伸薄膜。所述聚丙烯组合物包含有共混的以下组分(A)丙烯‑丁烯‑1无规共聚物,100重量份;(B)石油树脂,5~40重量份、优选10~30重量份;优选的还可以含有(C)成核剂,0.01~1重量份,优选0.05~0.3重量份;其中组分(A)丙烯‑丁烯‑1无规共聚物的丁烯‑1含量为1~6mol%;其根据核磁共振方法测定的丁烯‑1相对分散度大于98.5%。本发明的聚丙烯组合物可溶物含量低、成膜加工性能好,由其制备的聚丙烯薄膜与普通丙烯‑丁烯‑1无规共聚物树脂相比,可析出物明显偏低,同时挺度和透明性提高,尤其适合制备双向拉伸的烟膜。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丙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拉伸 薄膜 | ||
【主权项】:
一种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聚丙烯组合物包含有共混的以下组分:(A)丙烯‑丁烯‑1无规共聚物,100重量份;(B)石油树脂,5~40重量份;该方法包括将包含所述组分(A)、(B)在内的各组分按所述量熔融共混;组分(A)丙烯‑丁烯‑1无规共聚物的丁烯‑1含量为1~6mol%;其根据核磁共振方法测定的丁烯‑1相对分散度大于98.5%;所述组分(A)丙烯‑丁烯‑1无规共聚物在室温下的二甲苯可溶物含量低于以下拟合线:Y=0.77+0.252X;其中:Y为室温二甲苯可溶物的重量百分含量;X为丙烯‑丁烯‑1无规共聚物中丁烯‑1的摩尔百分含量;所述的组分(A)丙烯‑丁烯‑1无规共聚物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而得:在所选择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存在下,在聚合温度以及适当的氢气含量下,通过调节反应器中共聚单体丁烯‑1的加入量,进行丙烯和丁烯‑1的共聚合反应得到丙烯‑丁烯‑1无规共聚物;所述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包含组分A、B和C,其中A是含钛的固体催化剂组分,其是通过卤化镁溶解于由有机环氧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和惰性稀释剂组成的溶剂体系中,形成均匀溶液后与四卤化钛或其衍生物混合,在助析出剂存在下,析出固体物,此固体物用多元羧酸酯处理,使其载附于固体物上,再用四卤化钛和惰性稀释剂处理而得到,其中助析出剂为有机酸酐、有机酸、醚、酮中的一种,在上述溶剂体系中,以每摩尔卤化镁计,有机环氧化合物为0.2‑5摩尔,有机环氧化合物和有机磷化合物的摩尔比为0.9‑1.6;B是通式为AlRnX3‑n的烷基铝化合物,式中R为氢或碳原子数为1‑20的烃基,n为0<n≤3的数;C为通式为RnSi(OR’)4‑n的有机硅化合物,式中0≤n≤3,R和R’为同种或不同的烷基、环烷基、芳基或卤代烷基;组分B与组分A之间的比例,以铝与钛的摩尔比计为5‑1000,组分C与组分A之间的比例,以硅与钛的摩尔比计为2‑100;组分A所述的卤化镁为二卤化镁、二卤化镁的水或醇的络合物、二卤化镁分子式中其中一个卤原子被烃基或卤烃氧基所置换的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所述的丙烯‑丁烯‑1无规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三种催化剂组分经过预络合以及任选的预聚合之后,再加入到聚合反应器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429460.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