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薯类淀粉的生物净化脱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3115404.9 | 申请日: | 1993-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093C | 公开(公告)日: | 1999-09-15 |
发明(设计)人: | 邹光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光友 |
主分类号: | C08B30/12 | 分类号: | C08B30/12;C12S3/12 |
代理公司: | 绵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荫茂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绵***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薯类 淀粉 生物 净化 脱色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淀粉的净化脱色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薯类淀粉净化脱色的生物发酵方法。
薯类淀粉,即用红薯、马铃薯、木薯、蕉藕等干或鲜料生产的淀粉,产量极大,但采用现有技术加工的薯类淀粉,因含色素、潜色素(例如酚类物、蛋白质、糖等,经高温或自动氧化、颜色变深)、泥沙等杂质,而有颜色,特别是经加热加工成粉条、粉丝、粉片、凉粉等食品后,色泽深暗,有的呈黑色,因此,商品价值极低。
本发明之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薯类淀粉的生物净化脱色方法,使生产的淀粉、贮藏数年后的淀粉、经加热加工成的淀粉食品均保持洁白状态。
本发明的内容是:一种薯类淀粉的生物净化脱色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
a、取豌豆、绿豆或蚕豆加工淀粉的副产物粉水,静置发酵至PH值为6.5,即制得酸浆水;
b、取酸浆水0.5-2份(重量)、薯类淀粉1份、水2-3份,混合均匀,并使混合液的PH值为6.5,经120目滤布过滤,静置发酵5-10小时后,抽出上部粉水,除去表层黑粉、底层泥沙,中间层经干燥即制洁白的薯类淀粉。
本发明具有下列特点:
(1)由于豌豆、绿豆、蚕豆自身表面带有一种天然菌种-乳酸链球菌,它对薯类淀粉有特殊的识别作用,能凝聚淀粉,并分离淀粉中色素及潜色素等杂质;根据这一原理,将豌豆、绿豆或蚕豆加工淀粉的副产物——粉水,进行发酵,获得一种含有丰富酸链球菌的酸浆水,再将这种酸浆水加到薯类淀粉乳中,使淀粉乳发酵,即可净化脱色薯类淀粉;
(2)现有技术生产的薯类淀粉经本发明净化脱色后,可制得洁白的薯类淀粉,处理过程中不引入有毒副作用的物质,可广泛适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等行业;经数年贮藏或经加热加工成食品,例如制成粉丝、粉条、片粉等,仍保持洁白透明状态,且经久耐煮、柔软适口,使薯类淀粉的商品价值得到显著提高。
(3)工艺简单,操作容易,实用性强。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薯类淀粉的生物净化脱色方法,可以包括下列步骤:
(1)取豌豆、绿豆或/和蚕豆加适量水泡胀,磨浆过滤,静置沉淀5-8小时后,将上层粉水取出盛于消毒、洗净的另一容器中,盖严,让其静置发酵至PH值为6.5,即制得酸浆水,这种酸浆水含有丰富的乳酸链球菌,可以有效地分离薯类淀粉中的色素和潜色素等;
(2)取酸浆水0.5千克、需净化脱色的薯类淀粉1千克、水3千克,混合均匀,并使混合液的PH值为6.5,经120目滤布过滤后,按一个方向搅拌3-5分钟,再静置发酵4-10小时后,抽出上部粉水,除去表层少许黑粉和底层泥沙等杂质,中间层经干燥即制得洁白的薯类淀粉。
净分脱色后的薯类淀粉,加工的粉丝洁白、光亮、透明、耐煮,加工的凉粉透明、柔软、可口,商品价值大大提高。
本发明内容均可实施并具有良好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光友,未经邹光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154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