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合剂N-(甲氧基羰基)亚氨基碳酸二甲酯及利用该环合剂合成芬苯达唑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310767018.3 | 申请日: | 2023-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961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1 |
发明(设计)人: | 潘鹏;程贺;樊竹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国邦药业有限公司;国邦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69/06 | 分类号: | C07C269/06;C07C271/68;C07D235/32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5 | 代理人: | 周文福 |
地址: | 261108 山东省潍坊市滨海经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合 甲氧基 羰基 氨基 碳酸 二甲 利用 合成 芬苯达唑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合剂N‑(甲氧基羰基)亚氨基碳酸二甲酯及利用该环合剂合成芬苯达唑的方法,涉及芬苯达唑及其中间体的制备技术领域,亚氨基碳酸二甲酯在碱催化作用下失去质子,增加了N原子的亲核能力,与氯甲酸甲酯接触时,N原子进攻羰基碳,形成中间体,后氯原子在钠离子作用下从中间体中脱落,得到环合剂N‑(甲氧基羰基)亚氨基碳酸二甲酯,用环合剂N‑(甲氧基羰基)亚氨基碳酸二甲酯与4‑苯硫基邻苯二胺反应,得到的芬苯达唑,反应过程中避免使用过多的有机溶剂及有机碱,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环合剂N‑(甲氧基羰基)亚氨基碳酸二甲酯生产过程中只产生钠盐,不产生铵盐,降低了后期的处理成本和处理难度,对环境友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芬苯达唑及其中间体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合剂N-(甲氧基羰基)亚氨基碳酸二甲酯及利用该环合剂合成芬苯达唑的方法。
背景技术
芬苯达唑又名苯硫咪唑,化学名为5-苯硫基苯并咪唑-2-氨基甲酸甲酯,是一种苯并咪唑类驱虫药。具有广谱、高效、低毒、耐受性好、安全范围广、适口性好等优点。不仅对动物胃肠道线虫成虫及幼虫有高度驱虫活性,而且对网尾线虫、片形吸虫、矛形双腔吸虫有良好效果,还有极强的杀虫卵作用,是现代畜牧业首选的驱虫药物。
目前芬苯达唑主流合成方法是通过硝化、胺化、缩合及还原的方法制得4-苯硫基邻苯二胺,后使其与环合剂环合制得芬苯达唑。制备4-苯硫基邻苯二胺的方法现阶段研究较广,而针对环合阶段尤其是环合剂的研究却较少。
环合阶段主流工艺之一为采用氰氨基甲酸甲酯作为环合剂,该工艺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氯化钠与氯化铵的混合废盐,导致后期难以分离,增加了处理废盐的成本;且氰氨基甲酸甲酯浓度较低,在反应过程中引入了大量的废水。另有使用S/O-甲基异硫脲甲酸甲酯作环合剂,该工艺生产成本较高。
Bende等(Acta Chim.Acad.Sci.Hung.93(1977)1,77-83)提出使用亚氨基碳酸二甲酯与甲氧基甲酰氯在甲苯体系中反应制备N-(甲氧基羰基)亚氨基碳酸二甲酯,过程使用三乙胺调节体系pH值。反应过程使用甲苯作有机溶剂,存在环境危害与水污染的潜在危害;使用有机碱,存在成本较高、难以回收的问题;并且三乙胺的存在使过程中产生的氯氨酸酯快速分解,导致收率降低,从而使该反应收率出现波动。
Rainer Kupfer等(Chem.Ber.119,3236-3246(1986))提出使用2,4,6-三甲基吡啶替换三乙胺调节体系的pH值,可改善收率波动的问题。但所用体系并未改变,仍存在环境与水体方面的潜在危害,并且有机碱成本高、难回收的问题同样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环合剂N-(甲氧基羰基)亚氨基碳酸二甲酯的合成方法,生产成本低,对环境友好。
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环合剂N-(甲氧基羰基)亚氨基碳酸二甲酯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亚氨基碳酸二甲酯溶液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并将氯甲酸甲酯滴加到亚氨基碳酸二甲酯溶液中;
B:滴加结束后10~40℃下保温反应,反应过程中不断向反应容器内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控制反应体系pH在8~9,得N-(甲氧基羰基)亚氨基碳酸二甲酯溶液。
优选的,步骤A中氯甲酸甲酯和亚氨基碳酸二甲酯的摩尔比为0.95~1.05:1。
优选的,步骤A中亚氨基碳酸二甲酯溶液预热至10~40℃后再滴加氯甲酸甲酯。
优选的,步骤A中氯甲酸甲酯的滴加时间控制在10~50min内。
优选的,步骤B的反应时间为2~8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国邦药业有限公司;国邦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国邦药业有限公司;国邦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7670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下一篇:存储单元、存储器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