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焊缝X射线图像缺陷检测与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64344.4 | 申请日: | 2023-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30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姚家辉;王九鑫;董琪;刘心如;刘嫚;苏耀恒;成鹏飞;卢定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V10/774;G06V10/82;G06N3/0464;G06T5/20;G06T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行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8 | 代理人: | 匡建生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深度 神经网络 焊缝 射线 图像 缺陷 检测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焊缝X射线图像缺陷检测与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焊缝X射线图像的开源数据集并创建相应的标签文件‑采用中值滤波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图像进行划分‑进行训练‑在Neck层嵌入注意力机制ECA‑将CIOU损失函数替换为EIOU损失函数‑导出权重文件得到三类目标。采用该方法在检测之前对数据进行中值滤波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孤立的噪声点,可以保持图像特征的同时不会产生过度模糊。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对工程师的要求较高、对质量较差的X射线检测图像会出现错检率和漏检率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线成像与无损检测,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焊缝X射线图像缺陷检测与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业管道运输,机器制造等领域中,焊缝技术成为关键。由于人员焊缝技术和复杂环境都将导致焊缝缺陷,很大程度降低产品质量,同时也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进行焊缝缺陷检测与识别具有重要意义。X射线检测是将强度均匀的射线照射到被测的物体,使透过的射线在照相胶片上感光,而在成像的底片上,可以检测出被检测物体的焊接缺陷位置、类型、尺寸和数目等。要评定X射线对焊缝的检测结果,必须对获取的焊缝射线图像进行分析处理以评价焊接质量。评定X射线检测结果有两种方法:人工评定和计算机图像识别评定。
目前通过人工和计算机识别对焊缝图像结果进行评定。在人工评定的过程中,由于工作量大,强光对眼睛会造成伤害,而且不同技术人员的效率和经验不同,提高错判率。计算机识别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分析与评定的效率,更好的解决由于技术人员的经验差异而造成的误判或者漏判。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在机器视觉方面,目前采用传统算法对X射线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识别时,由于X射线检测图像质量较差,进行自动检测的难度较大。在焊缝X射线检测过程中,采用传统算法进行辅助判断,最终还是需要人工判断。因此该方法对工程师的要求较高,尤其是对质量较差的X射线检测图像,会出现较高的错检率和漏检率,从而影响检测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焊缝X射线图像缺陷检测与识别方法,目的是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对工程师的要求较高、对质量较差的X射线检测图像会出现错检率和漏检率高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焊缝X射线图像缺陷检测与识别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焊缝X射线图像的开源数据集GD-xray,从所述开源数据集GD-xray中选取部分图片作为基础数据集,对所述基础数据集进行标注得到YOLO格式的标签文件,将所述标签文件中目标类别划分为“Point_defect”、“Linear_defect”和“Without_defect”;
步骤2、采用中值滤波对所述基础数据集进行图像预处理,消除所述焊缝X射线图像中的孤立噪声点,得到多张第一图像;
步骤3、对所述第一图像按照一定比例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以及测试集;
步骤4、将所述训练集的图像输入到深度神经网络YOLOv5s模型中进行训练,在Backbone层进行特征提取,得到不同大小的第一特征图,对所述第一特征图进行Concat操作,得到第二特征图;
步骤5、在所述深度神经网络YOLOv5s模型的Neck层嵌入注意力机制ECA,对所述第二特征图进行Detect,得到三个尺寸大小不同的第三特征图;
步骤6、将所述深度神经网络YOLOv5s模型中的CIOU损失函数替换为EIOU损失函数,得到改进深度神经网络YOLOv5s模型;
步骤7、将所述测试集的图像输入所述改进深度神经网络YOLOv5模型中,得到检测效果,所述检测结果中包含三类目标,分别为所述焊缝X射线图像中的点状缺陷、线状缺陷和无缺陷的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程大学,未经西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643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