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前保险杠上部行人保护系统及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37682.1 | 申请日: | 2023-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76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健;王迎;罗洲;程慢;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B60R19/50;B60R19/04;B60R19/18;B60R21/34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邹航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险杠 上部 行人 保护 系统 汽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保险杠上部行人保护系统,其包括前保险杠上部蒙皮、前保险杠上支撑板和前照灯,前保险杠上支撑板沿车身宽度方向设置且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前照灯,前保险杠上部蒙皮覆盖于前保险杠上支撑板上,前保险杠上部蒙皮和前保险杠上支撑板之间形成有第一碰撞缓冲空腔,前保险杠上支撑板和前照灯之间形成有第二碰撞缓冲空腔,其在汽车正常使用时,该前保险杠上部行人保护系统可提供适当的支撑作用;在汽车与行人碰撞时,可通过结构的形变和溃缩吸能,缓冲碰撞过程中对成人大腿(骨盆)和儿童头部的冲击力,以减小对行人的伤害,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前保险杠上部行人保护系统的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行人保护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保险杠上部行人保护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前保险杠是车辆前部的关键结构,但在交通事故中常常会对行人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现在许多汽车制造商都开始逐渐探索研究新型保险杠的设计,以期在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减少行人所承受的伤害程度。
为了在保险杠与行人碰撞时更好地保护行人不受伤害,我们需要保证保险杠顶部区域具有弱刚度,以减小对行人腿部和骨盆的冲击。但与此同时,保险杠顶部也是车主可能依靠或按压的区域,仍需一定的刚强度以支持这些操作,为了平衡这两者的需求,有必要提供一种前保险杠上部支撑结构。
在保险杠与行人碰撞时,该上部支撑结构应该提供适当的支撑作用以维持一定的刚性,同时能够灵活缓冲碰撞过程中对成人大腿(骨盆)和儿童头部的冲击力,以减小对行人的伤害。然而,目前尚未有这样的上部支撑结构出现在现有技术中。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表述,本发明提供了前保险杠上部行人保护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前保险杠上部行人保护系统,其包括前保险杠上部蒙皮、前保险杠上支撑板和前照灯,所述前保险杠上支撑板沿车身宽度方向设置且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前照灯,所述前保险杠上部蒙皮覆盖于所述前保险杠上支撑板上,所述前保险杠上部蒙皮和所述前保险杠上支撑板之间形成有第一碰撞缓冲空腔,所述前保险杠上支撑板和所述前照灯之间形成有第二碰撞缓冲空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该前保险杠上部行人保护系统包括前保险杠上支撑板、前保险杠上部蒙皮以及前照灯。相较于传统的前保险杠,其设置了前保险杠上支撑板,并沿着车身宽度方向展开,两端连接于前照灯上,这一设计能够有效地增加前保险杠的稳定性和强度,解决保险杠顶部需要有一定刚度的问题,在支撑板和前照灯之间形成有第一碰撞缓冲空腔,在蒙皮和支撑板之间形成有第二碰撞缓冲空腔。这样,当行人与汽车发生碰撞时,首先会先接触到第一碰撞缓冲空腔,起到缓冲作用;然后经过一段碰撞作用时间后再接触到第二碰撞缓冲空腔,继续缓冲冲击力,最终减轻行人所承受的伤害。该设计能够稳定支撑前保险杠,并柔性缓冲碰撞时的冲击力,兼顾了行人的安全和汽车外观的美观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的,所述前保险杠上支撑板包括骨架和对称设置于所述骨架两侧的端部安装组件,所述端部安装组件设置于所述前照灯的上端,所述端部安装组件包括位于前部的支撑主体和异形连接件,所述支撑主体与所述前照灯的前端连接,所述异形连接件连接所述骨架和所述支撑主体且且可在碰撞过程中溃缩吸能。
进一步的,所述异形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骨架对应侧的后端,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支撑主体,所述异形连接件从所述骨架至所述支撑主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过渡段、下沉段、第二过渡段和连接段,所述第一过渡段、下沉段和第二过渡段构成向下凹的弯折结构,所述下沉段和所述前照灯的前端通过锁固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376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