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差速器齿轮用球化退火钢及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321064.0 | 申请日: | 2023-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97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 发明(设计)人: | 曹红福;白云;吴小林;惠世杰;杨高成;张学诚;朱志龙;顾秋豪;刘学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44;C22C38/42;C22C38/50;C22C38/06;C22C33/04;C21D8/00;C21D1/32;C21D9/32 |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轻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0 | 代理人: | 孙燕波 |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差速器 齿轮 用球化 退火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电动汽车差速器齿轮用球化退火钢,其特征在于:该钢的化学成分为:C:0.14~0.19%,Si:0.40~0.80%,Mn:0.30~0.50%,Cr:0.85~1.20%,Mo:0.25~0.35%,Ni:1.30~1.50%,S:≤0.010%,P≤0.015%,Cu≤0.15%,Al:0.020-0.050%,Ti≤0.005%,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差速器齿轮用球化退火钢,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的淬透性J3≤45HRC、J7=36-42HRC,在950℃×4小时下具有细于6级的晶粒度。钢材球化退火后的球化率≥85%,硬度≤166HBW。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差速器齿轮用球化退火钢,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的球化退火率在90%以上。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差速器齿轮用球化退火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通过对冷装铸坯表面喷涂一层防氧化涂料,再进行KOCKS精轧,使得轧材脱碳层小、尺寸精度高,轧材经过控制冷却获得均匀的铁素体用珠光体组织,再经过对钢材进行连续球化退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差速器齿轮用球化退火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冶炼:冶炼阶段严格控制化学成分以保证轧材的力学性能及淬透性,加强过程控制保证钢水纯净度;连铸采用结晶器+末端电磁搅拌及液面自动控制系统进行;
(2)冷装铸坯进加热炉之前在铸坯表面四周均匀喷涂一层防氧化涂料;
(3)连铸坯加热:预热段温度控制在600~850℃,加热段温度1150~1220℃,均热段温度1160~1230℃,总加热时间不小于3.5小时;
(4)铸坯经高压水除鳞后进行轧制,开轧温度为1030~1100℃,终轧温度900℃以上;
(5)轧材球化退火:轧材在连续式球化退火炉进行二段式球化退火,退火结束后炉冷至500℃以下出炉空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差速器齿轮用球化退火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氧化涂料中Al2O3、SiO2的重量比为6: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差速器齿轮用球化退火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轧制过程采用12架二辊轧机+5架KOCKS三辊轧机轧制保证轧材的尺寸精度控制在±0.15m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差速器齿轮用球化退火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终轧后钢材通过二段冷却水箱进行控冷,对钢材进行强制冷却快速降至700~760℃上冷床并加保温罩,控制钢材的冷却速度≤12℃/min,待钢材温度≤500℃出保温罩后下冷床堆冷。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差速器齿轮用球化退火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球化退火时将4-9m长钢材单层平铺装入连续式球化退火炉,钢材采用天然气辐热管加热,辐射管分别安装在炉辊的上面和下面,确保炉膛截面炉温均匀性,并通氮气保护避免钢材的表面脱碳。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差速器齿轮用球化退火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段式球化退火分为一段740~790℃保温3~8小时,二段700~750℃保温7~10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2106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板式换热器的支撑装置
- 下一篇:致密储层微观模型孔喉图版绘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