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槟榔咀嚼品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17669.2 | 申请日: | 202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49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唐明湘;王海灿;蒋小平;左红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和畅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9/00 | 分类号: | A23L19/00;A23L5/20;A23L33/00;A23L29/281;A23L29/256;A23L29/269;A23L27/10;A23L27/30;B02C4/02 |
代理公司: | 重庆一叶知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77 | 代理人: | 曲晓欢 |
地址: | 海南省定***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槟榔 咀嚼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槟榔咀嚼品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利用破碎机对槟榔进行处理,破碎机包括依次设置的破碎部、传送部和抽纤部,通过破碎部将槟榔破碎,使槟榔破碎且形成较大的纤维,再利用传送部将其转移至抽纤部内,并使用抽纤部抽出细小且柔软的纤维,得到松散的槟榔纤维;再将槟榔纤维与葛根纤维、牛蒡纤维、竹笋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混合得到组合纤维备用;最后将组合纤维利用卤水浸渍,并加入粘接料和食品添加料进行充分搅拌,压合成型,得到槟榔咀嚼品。本发明解决了本技术方案使用破碎机抽出柔软的槟榔纤维,并配合其他不同纤维,制成槟榔咀嚼品,其柔软度更高,能减少口腔的伤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槟榔咀嚼品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槟榔是一种棕榈科槟榔属常绿乔木,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如有机酸、氨基酸、脂肪、槟榔油、生物碱、儿茶素、胆碱等成分),具有消积、化痰、疗疟、杀虫等功效。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槟榔是一种常见的零食用品,通常会将槟榔制备呈咀嚼食品,供人们食用。
槟榔的加工主要是经过浸渍、煮制后切片或不切割,再配以石灰、饴糖、香精、香料、甜味剂熬制而成的卤水进行点卤,最后干燥后得到槟榔的咀嚼食品。但是由于槟榔内的粗纤维较多,因此食用时比较扎口,易造成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会导致口腔黏膜细胞变异,有致癌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人研发了一种槟榔咀嚼品制备方法,在制备时,将槟榔进行破碎处理,再利用粘黏剂进行粘黏。这种方式能将槟榔的粗纤维打碎或斩断,以减少槟榔纤维扎口。但是实验时发现,由于槟榔内的粗纤维较多,将其打碎或斩断后,粗纤维的端部更容易扎口。基于此,发明人进行持续研发,形成了一种槟榔咀嚼品制备方法,能够减少槟榔咀嚼品扎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槟榔咀嚼品制备方法,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槟榔咀嚼品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破碎机对槟榔进行处理,破碎机包括依次设置的破碎部、传送部和抽纤部,通过破碎部将槟榔破碎,使槟榔破碎且形成较大的纤维,再利用传送部将其转移至抽纤部内,并使用抽纤部抽出细小且柔软的纤维,得到松散的槟榔纤维;
步骤二,将槟榔纤维与葛根纤维、牛蒡纤维、竹笋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混合得到组合纤维备用;
步骤三,将组合纤维利用卤水浸渍,并加入粘接料和食品添加料进行充分搅拌,压合成型,得到槟榔咀嚼品。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本技术方案通过先将槟榔压破后抽出细小柔软的纤维,并且配合葛根纤维、牛蒡纤维、竹笋纤维制成槟榔咀嚼品,能够提升槟榔咀嚼品的柔软度,同时能减少槟榔纤维扎口的情况,进而减少对口腔的伤害。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破碎机还包括壳体,破碎部包括多个竖向重叠设置的粗压组,粗压组均包括两根与壳体转动连接的粗压辊;破碎部的下方设置有两块导流板,导流板之间形成出料槽;
传送部包括位于导流板下方的下料辊和抛料板,下料辊与导流板底部相贴,且下料辊的外周设置有下料槽;抛料板的一端与壳体铰接,抛料板的另一端下方设置有可竖向往复滑动的抛料杆;
抽纤部包括位于抛料板一侧的抽纤板和抽纤辊,抽纤辊位于抽纤板上方,且抽纤辊与壳体转动连接,抽纤辊的外周设置有若干抽纤针。
有益效果:将槟榔投放至粗压组的相邻粗压辊之间,并依次通过多个粗压组,对槟榔进行挤压,使得槟榔形成较粗的纤维,并在导流板上堆积。下料辊转动至下料槽与出料槽连通时,导流板上堆积的槟榔进入下料槽内,并通过下料辊转动,将槟榔倾倒在抛料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和畅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海南和畅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176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