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制动系智能温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310211208.7 | 申请日: | 2023-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738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帅;万红飞;徐立友;郑景阳;何飞飞;徐正中;安笑博;魏伟振;赵思夏;王其远;郭永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T5/00 | 分类号: | B60T5/00;B60T17/22 |
代理公司: | 洛阳润诚慧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3 | 代理人: | 李团胜 |
地址: | 471023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制动 智能 温控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一种汽车制动系智能温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本发明通过温度检测与信息处理系统、逻辑处理系统、冷却液储存补偿系统、风冷冷却系统和液冷冷却系统的设置,采用冷却液或气体或冷却液与气体相结合的形式对制动鼓进行降温,减少了驾驶员繁琐的制动降温操作,通过对制动鼓精准的降温,有效控制并监测整体温度,提升其制动效能的恒定性,改善车辆行驶过程中制动系统的抗热衰退性能,提高了车辆的行驶安全性,有效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等,本发明可避免制动鼓高温时突然遇水降温易发生形变、损坏,水对路面也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增加制动器的使用寿命等,适合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制动系智能温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的,重型汽车降温装置主要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源将水箱内的水喷到制动器对其进行降温,进而提升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虽达到一定的降温效果,但仍存在许多不足。现有的刹车制动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较低,达不到实时监测且自动化控制的目的;不同的工况下,制动器的散热方式不同,仅靠驾驶员的经验判断刹车片是否高温,达不到准确实时监测的效果;喷水对制动鼓进行降温效果明显,然而制动鼓高温时突然遇水降温易发生退火、形变或损坏;淋水在低温天气下使用受限,而且对路面也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进一步,由于重型汽车惯性大,在制动时需要很大的制动力,导致刹车系统产生高温,影响车辆的制动性能,甚至引起刹车失灵,对行车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现存淋水降温系统并非车辆出厂所配置,缺乏相关国家行业标则,同时也无机构进行验收和监管,隐患极大。
发明人通过检索发现,中国专利,专利号为CN202111070393.X,申请日为2021年09月13日,公开(公告)号为CN113738799A,公开(公告)日为2021年12月03日,专利名称为内置喷淋水道的盘式制动器钳体及制动器喷淋降温的方法,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喷淋机构和喷淋控制机构。喷淋机构包括内置在制动钳体的淋水管道和喷头,喷头朝向制动钳体内部的制动块,淋水管道连接于喷淋水源;喷淋控制机构包括控制淋水管道通断的电磁阀、温度传感器和中央控制器,电磁阀控制淋水管道内水流的启动和关闭,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气动盘式制动器中,温度传感器和电磁阀连接于中央控制器。本发明通过内嵌于盘式制动器的淋水管道和喷头,对制动器的制动块金属背板进行喷淋降温,有效降低制动盘及制动块整体温度,在淋水管道上设置控水电磁阀,实现产品的自动降水喷淋。
中国专利,专利号为CN202210055203.5,申请日为2022年01月18日,公开(公告)号为CN114454853A,公开(公告)日为2022年05月10日,专利名称为一种汽车制动器降温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其包括车身控制器、储气筒、储水桶、控制阀组件、多个对应布置在各车胎上的淋水装置、多个对应布置在各车胎上的胎压传感器,储水桶的进气口与储气筒相连通,储水桶的出水口与控制阀组件的进水口相连通,控制阀组件的出水口与各淋水装置的进水口相连通,其控制原理为:车辆行驶时,车身控制器判断是否从各胎压传感器处接收到的实际胎压值高于其对应的胎压基准值且两者的差值大于设定值,若是,则车身控制器控制控制阀组件打开,对车胎处的制动器进行降温。本装置在检测到高胎压值时自动打开控制阀组件对制动器淋水降温,能准确检测出导致爆胎的直接因素,防爆胎效果好。
上述两专利通过内嵌于制动器的淋水管道和喷头,对制动器的制动块金属背板和制动鼓进行喷淋降温,有效降低制动盘及制动块整体温度,喷水对制动鼓进行降温效果明显。然而制动鼓高温时突然遇水降温易发生退火、形变、损坏,淋水在低温天气下使用受限且对路面也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进而引发交通事故等。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汽车制动系智能温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提升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提升车辆行驶过程中制动系统的抗热衰退性能,以期降低载重汽车存在的制动失效安全风险,减少损失等。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112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