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00677.1 | 申请日: | 2023-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43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廖元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无锡)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2F1/13;H05F3/00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何平 |
地址: | 61173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及其 制作方法 显示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层组以及导电油墨层,显示层组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侧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设置,侧表面连接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导电油墨层至少设于侧表面,且导电油墨层与侧表面直接接触。该显示面板能够解决目前在显示面板上设置导电油墨层的工艺制程繁琐,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显示产品的使用过程中,环境中存在的人体静电和机械静电均可能会对显示产品造成损伤,因此,抗静电能力对显示产品而言十分重要。相关技术中通常在显示面板上设置导电油墨层,以达到静电释放的效果。然而,目前在显示面板上设置导电油墨层的工艺制程繁琐,生产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在显示面板上设置导电油墨层的工艺制程繁琐,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层组,所述显示层组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侧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所述侧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以及导电油墨层,所述导电油墨层至少设于所述侧表面,且所述导电油墨层与所述侧表面直接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层组包括具有封闭内腔的封装玻璃和设于所述封闭内腔内的液晶层;所述导电油墨层设于所述封装玻璃的外表面,且所述导电油墨层与所述封装玻璃的外表面直接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封装玻璃包括第一玻璃基板、第二玻璃基板以及侧玻璃基板,所述第一玻璃基板与所述第二玻璃基板相对设置,所述侧玻璃基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玻璃基板与所述第二玻璃基板之间,以围合形成所述封闭内腔;所述第一玻璃基板的外侧表面形成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玻璃基板的外侧表面形成所述第二表面,所述侧玻璃基板的外侧表面形成所述侧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玻璃基板的外侧表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连接于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且所述第一侧面相对所述第一表面倾斜;所述第三侧面连接于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且所述第三侧面相对所述第二表面倾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油墨层包括第一油墨层和第二油墨层;所述第一油墨层与所述第二油墨层完全覆盖所述侧表面,且所述第一油墨层从所述侧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油墨层从所述侧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偏光片;所述偏光片的边缘与所述显示层组的边缘形成第一台阶;所述导电油墨层从所述显示层组的所述第一表面经过所述第一台阶延伸至所述偏光片背离所述显示层组一侧的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油墨层的厚度为4.5μm±2μm。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如前述的显示面板;对所述显示层组的表面进行清洁;其中,所述显示层组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侧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所述侧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在清洁后的所述显示层组的至少侧表面上设置导电油墨层,且所述导电油墨层与所述侧表面直接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显示层组的表面进行清洁包括:采用化学清洗剂对所述显示层组表面上的有机杂质进行清洗。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前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层组和至少设于显示层组的侧表面的导电油墨层,通过导电油墨层的设置达到静电释放效果。并且,由于导电油墨层与显示层组直接接触,即导电油墨层可直接设置在显示层组的表面,使得导电油墨层的设置工艺简单,步骤较少,从而简化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无锡)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无锡)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006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缸体生产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联合仿真的本构参数逆向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