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血管炎症的标记物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98528.6 | 申请日: | 2023-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16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范泸韵;蔡军;张慧敏;高倩南;谭江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9 | 分类号: | C12Q1/689;C12Q1/6883;C12R1/19;C12R1/185;C12R1/46;C12R1/01;C12R1/22;C12R1/21 |
代理公司: | 北京之于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7 | 代理人: | 罗延红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管 炎症 标记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血管炎症的标记物及其应用。所述标记物至少包含未分类埃希氏菌(unclassified Escherichia)、小韦荣球菌(Veilonela parvula)、副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 parasanguinis)、产甲酸多尔氏菌(Dorea formicigenerans)、青春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毛螺菌科细菌7158FAA(Lachnospiraceae bacterium 7158FAA)、唾液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livarius)、克雷伯杆菌(Klebsiela pneumoniae)、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毛螺菌科细菌5163FAA(Lachnospiraceae Bacterium 5163FAA)、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管炎症的标记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是一种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展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大动脉炎好发于亚洲地区,常见于中青年女性,又有“东方美女病”之称。研究发现,大动脉炎的炎症特征包括以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等生物标记物升高为特征的系统性炎症,可表现为发热、乏力、消瘦等全身非特异性症状,和以管壁增厚为特征的进展性血管壁炎症。后者逐渐进展可导致血管重构出现管腔狭窄、闭塞、或动脉瘤形成,以致视野缺损、间歇性运动障碍、终末期肾病、心力衰竭、脑卒中等严重的不可逆的肢体或脏器缺血性并发症出现,危害极大。因此,有效的诊断大动脉炎,以及炎症活动度、血管受损情况、不良预后评估是大动脉炎临床评估的关键,也是大动脉炎最关键的临床难题之一。
目前大动脉炎的诊断多基于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提示血管受累特征的综合评估,患者发现时基本处于炎症显著活动或出现受累脏器缺血性并发症的状态。早期预防性的诊断手段十分匮乏,疾病治疗仍停留于经典的激素、免疫抑制剂及部分生物制剂的应用,针对特定病因的创新性治疗措施亟待进一步突破。
大动脉炎的病因尚不明确,既往在体动物实验与体外实验证明了辅助性T细胞1和辅助性T细胞17相关免疫应答在大动脉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此外,不同人群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等遗传学研究报道大动脉炎关联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或候选基因位点与抗原呈递,例如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I类和II类基因区)、炎症因子(譬如白介素interleukin,IL)6和IL12B基因位点)、以及免疫调节(譬如RPS9/LILRB3基因位点),密切相关。近年来,肠道微生物菌群对于疾病表征的分析方法和结果越来越多,且大量实验证明肠道微生物菌群与免疫相关疾病具有关联性。例如,专利号为CN113897423A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类风湿关节炎肠道微生物的标志物组及早期诊断试剂盒,类风湿关节炎肠道微生物的标志物组包括43种差异微生物组合。
目前,关于血管炎的肠道微生物表征相关报道较少,与血管炎相关的标记物大多为基因序列,例如,专利号为CN106119406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发性肉芽肿血管炎及微小动脉炎的基因分型诊断试剂盒及使用方法,包括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基因和微小动脉炎基因SNP检测探针、多重PCR引物、多重PCR反应液及杂交液与洗脱液。
本申请首次基于肠道菌种(属)构建以大动脉炎为代表的血管炎症的诊断模型,以不同肠道菌种(属)的组合作为生物标记物有效区分血管炎与健康对照,以及高血压、心房颤动等其他心血管疾病。同时,肠道菌可独立或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鉴定的代谢物(或脂质)介导,与大动脉炎疾病活动度、血管受累情况、预后评估相关联。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申请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985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