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枯草芽胞杆菌JZXJ-7在制备缓解副溶血弧菌感染制剂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59691.1 | 申请日: | 2023-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156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润东;励建荣;邓义佳;李学鹏;张宇昊;李婷婷;崔方超;檀茜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渤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5/742 | 分类号: | A61K35/742;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正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72 | 代理人: | 张丽 |
地址: | 121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枯草 杆菌 jzxj 制备 缓解 溶血 弧菌 感染 制剂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枯草芽孢杆菌JZXJ‑7在制备缓解副溶血弧菌感染制剂中的应用。基于副溶血弧菌感染小鼠模型研究发现,枯草芽孢杆菌JZXJ‑7通过增加小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富集阿克曼菌属、双歧杆菌属和梭菌属等有益菌群,重塑肠道微生态稳定,有效抵御副溶血弧菌感染引起的体质量减轻、疾病活动指数升高和肠道病原菌定植,可缓解Vp感染引起的结肠损伤和维系肠道生理功能。该制剂有望成为预防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和减少抗生素滥用的新策略,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枯草芽胞杆菌JZXJ-7在制备缓解副溶血弧菌感染制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短杆菌,广泛分布于海洋环境,也常见于盐渍类食品,据调查我国水产品中Vp检测率高达38.8%,远超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成为威胁公共健康的首要病原菌。日常生活中,人们因误食被Vp污染的海鲜导致食物中毒,表现为腹痛、腹泻和呕吐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体弱人群中还会出现脱水休克、全身感染,甚至死亡。传统观点认为,Vp的致病性与菌体和毒力代谢物有关,该菌经食物链传播进入机体,依靠菌体侵袭力和黏附作用破坏宿主肠壁屏障,其产生的耐热直接溶血素、脲酶和金属蛋白酶等毒力因子具有细胞毒性加剧肠道感染程度。此外,团队前期研究还发现,Vp诱导肠道菌群紊乱触发固有层炎症反应,参与肠道炎性损伤的发生发展。因此,基于调整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重塑微生态稳定的方法可能成为干预Vp食物中毒的新策略。
目前,针对Vp食物中毒的治疗剂主要有喹诺酮和头孢曲松,抗生素虽然能够杀灭病原菌和清除毒力因子,但频繁使用会引发耐药菌、肾功能异常和肠道菌群失衡等副作用。益生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当摄取适当数量后,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能发挥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和膳食补充剂。研究表明,益生菌具有改善肠组织形态、抑制肠道炎症和优化菌群结构等作用,是缓解食源性致病菌感染的潜在功能因子。植物乳杆菌、乳酸乳球菌、戊糖乳杆菌等益生菌制剂已经非常普遍。然而,枯草芽胞杆菌的益生功效研究集中在营养物质吸收和改善脂质代谢方面,鲜有研究评估该菌预防病原菌感染的作用。鉴于枯草芽胞杆菌对食源性致病菌感染的保护作用及机制不明,极大地限制了其在干预Vp感染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为弥补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枯草芽胞杆菌JZXJ-7在制备缓解副溶血弧菌感染制剂中的应用。
枯草芽胞杆菌JZXJ-7(Bacillus subtilis JZXJ-7,JZXJ-7)是团队从锦州虾酱中分离得到的一株益生菌,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458,于2022.05.09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经生理特征和体外抑菌实验证实,JZXJ-7能够分泌细菌素且高度抑制Vp生长,且高度耐胃酸和肠液侵蚀(比市面常见益生菌活力更高),但该菌株在体内对Vp感染损伤的缓解作用尚不清楚。
本发明的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枯草芽胞杆菌JZXJ-7在制备治疗/缓解/改善副溶血弧菌感染制剂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副溶血弧菌感染至少具备如下一种表现:
(1)便血;
(2)结肠病理损伤;
(3)肠道过度炎症反应;
(4)抗氧化能力减弱;
(5)肠壁通透性增加;
(6)肠道菌群失调。
更优选的,所述结道病理损伤具体表现为:结肠黏膜结构缺失,黏膜细胞减少,隐窝深度变浅,伴有增生结缔组织,固有层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肠杯状细胞数目减少;结肠胶原沉积增加。
更优选的,所述肠道过度炎症反应是指结肠组织中白介素1β、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上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渤海大学,未经渤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596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