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野外机器人的机械臂有效
申请号: | 202310058225.1 | 申请日: | 2023-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460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夏伟;郭焱栋;白贺;琚子晗;张俊德;杨喜童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00 | 分类号: | B25J9/00;B25J9/10;B25J15/08;B25J15/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野外 机器人 机械 | ||
1.一种用于野外机器人的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臂包括一号舵机(1)、二号舵机(2)、三号舵机(3)、四号舵机(4)、五号电机(5)、六号电机(6)、一号手臂(10)、二号手臂(11)、转动台(12)、底座(13)、夹手转动框主动齿轮(18)、夹手转动框从动齿轮(19)、孔钻(20)、孔钻底座(21)、一号U形座(26)、一号L型连接件(27)、二号L型连接件(28)、孔钻安装板(29)、两个夹手组件和夹手转动框组件;
所述一号舵机(1)设置在底座(13)中,且一号舵机(1)的壳体与底座(13)固定连接,一号舵机(1)的舵机输出轴竖直向上设置,转动台(12)嵌装在底座(13)中,且转动台(12)的底部插装在一号舵机(1)的舵机输出轴上,二号舵机(2)设置在转动台(12)中,且二号舵机(2)的壳体与转动台(12)的底部固定连接,转动台(12)为分体结构,转动台(12)的上部与转动台(12)的底部铰接设置,二号舵机(2)的舵机输出轴插装在转动台(12)上部与转动台(12)底部的铰接孔中,转动台(12)的上部通过二号舵机(2)实现与转动台(12)的底部进行俯仰运动,一号手臂(10)垂直设置在转动台(12)上部的上表面上,且一号手臂(10)的底部与转动台(12)固定连接,一号手臂(10)的顶部设有一号U形座(26),一号U形座(26)通过螺栓与一号手臂(10)的顶部固定连接,三号舵机(3)设置在一号U形座(26)中,且三号舵机(3)的舵机输出轴插设在一号U形座(26)的侧壁上,三号舵机(3)的舵机输出轴与一号U形座(26)转动连接,三号舵机(3)的壳体设置在一号L型连接件(27)上,且三号舵机(3)的壳体与一号L型连接件(27)的横板部固定连接,二号手臂(11)设置在一号L型连接件(27)中竖板部的外侧,二号手臂(11)包括固定部和转动部,二号手臂(11)中的固定部与一号L型连接件(27)中的竖板部固定连接,四号舵机(4)设置在二号手臂(11)中的固定部中,且四号舵机(4)的壳体与二号手臂(11)中的固定部固定连接,四号舵机(4)的输出轴插装在二号手臂(11)固定部与二号手臂(11)转动部的铰接孔中,二号手臂(11)固定部通过四号舵机(4)实现与二号手臂(11)转动部进行俯仰运动,二号手臂(11)中的转动部上设有二号L型连接件(28),且二号手臂(11)中的转动部与二号L型连接件(28)的竖板部固定连接,二号L型连接件(28)中横板部的下方设有孔钻固定板,且孔钻固定板与二号L型连接件(28)中横板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孔钻固定板的下方设有孔钻安装板(29),孔钻安装板(29)与孔钻固定板上下平行设置,孔钻安装板(29)与孔钻固定板之间设有孔钻安装架,孔钻安装架的顶部与孔钻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孔钻安装架的底部与孔钻安装板(2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孔钻安装架远离一号手臂(10)的一端上设有定位套筒,定位套筒的一端与孔钻安装架固定连接,定位套筒的外圆面上套设有夹手转动框从动齿轮(19),定位套筒与夹手转动框从动齿轮(19)之间设有转动轴承,转动轴承的轴承内圈与定位套筒的外圆壁固定连接,转动轴承的轴承外圈与夹手转动框从动齿轮(19)的内环面固定连接,孔钻安装板(29)的顶部固接滑道,孔钻底座(21)底部加工有滑槽,孔钻底座(21)通过滑槽与滑道滑动连接,孔钻底座(21)上设有孔钻(20),孔钻(20)与定位套筒对应设置,孔钻(20)的壳体与孔钻底座(21)固定连接,孔钻(20)的轴线与孔钻安装架的轴线共线设置,孔钻(20)的一侧设有传动齿条,传动齿条与孔钻(20)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传动齿条上设有传动齿轮,且传动齿轮与传动齿条齿啮合设置,孔钻安装架的一侧设有六号电机(6),六号电机(6)的壳体与孔钻安装板(2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六号电机(6)的电机输出轴朝向孔钻安装架设置,六号电机(6)的电机输出轴穿过孔钻安装架并插装在传动齿轮中,五号电机(5)设置在孔钻安装架的另一侧,且五号电机(5)的壳体安装在孔钻安装板(29)的上表面上,五号电机(5)中电机输出轴的轴线与孔钻(20)的轴线平行设置,夹手转动框主动齿轮(18)套装在五号电机(5)的电机输出轴上,且夹手转动框从动齿轮(19)与夹手转动框主动齿轮(18)传动连接,夹手转动框从动齿轮(19)的另一端与夹手转动框组件固定连接,两个夹手组件设置在夹手转动框组件远离一号手臂(10)的一侧,且两个夹手组件固接在夹手转动框组件上;
所述夹手转动框组件包括支撑框、双旋向转动丝杠(16)、七号电机(7)和两个夹手座(17),夹手转动框从动齿轮(19)的另一端与支撑框的一侧固定连接,双旋向转动丝杠(16)设置在支撑框中,且双旋向转动丝杠(16)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轴承座与支撑框固定连接,七号电机(7)设置在支撑框的下方,且七号电机(7)的壳体与支撑框的底部固定连接,七号电机(7)的电机输出轴竖直向上设置,七号电机(7)通过传动部件驱动双旋向转动丝杠(16)转动,两个夹手座(17)沿双旋向转动丝杠(16)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在双旋向转动丝杠(16)的外圆面上,且每个夹手座(17)与双旋向转动丝杠(16)螺纹连接,每个夹手组件固接在一个夹手座(17)上;
所述传动部件包括一号锥齿轮和二号锥齿轮,一号锥齿轮套装在七号电机(7)的电机输出轴上,二号锥齿轮套装在双旋向转动丝杠(16)的中心处,且一号锥齿轮与二号锥齿轮齿啮合设置;
所述支撑框包括一号转接板(14)和二号转接板(15),一号转接板(14)和二号转接板(15)平行相对设置,一号转接板(14)和二号转接板(15)之间的边缘处沿周向等距设有多个连接柱,每个连接柱的一端与一号转接板(14)固定连接,每个连接柱的另一端与二号转接板(15)固定连接,夹手转动框从动齿轮(19)的另一端设置在二号转接板(15)的外侧,夹手转动框从动齿轮(19)的另一端为法兰盘结构,夹手转动框从动齿轮(19)的另一端通过多个紧固螺栓与二号转接板(15)固定连接,七号电机(7)设置在一号转接板(14)和二号转接板(15)的下方,七号电机(7)的壳体与一号转接板(14)的底部和二号转接板(15)底部均为固定连接,轴承座设置在一号转接板(14)和二号转接板(15)之间,轴承座的一端与一号转接板(14)固定连接,轴承座的另一端与二号转接板(15)固定连接,双旋向转动丝杠(16)的每端对应插设在一个轴承座中,且双旋向转动丝杠(16)与轴承座之间设有轴承,一号转接板(14)的中心处和二号转接板(15)的中心处分别加工有一个孔钻通孔,定位套筒的另一端插设在二号转接板(15)上的孔钻通孔中,且定位套筒与二号转接板(15)之间设有一个转动轴承,转动轴承的轴承内圈与定位套筒的外圆壁固定连接,转动轴承的轴承外圈与二号转接板(15)固定连接;
所述夹手座(17)包括螺纹套、矩形框、固定片、导向柱和转动电机,固定片和螺纹套分别嵌设在矩形框的一个长边框体上,且固定片的外圆面与矩形框固定连接,螺纹套的外圆面与矩形框固定连接,螺纹套套设在双旋向转动丝杠(16)上,且螺纹套与双旋向转动丝杠(16)螺纹连接,固定片设置在一号转接板(14)的外侧,导向柱的一端与固定片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导向柱的另一端穿过在位于一号转接板(14)侧壁的一条导向条形通孔并与矩形框固定连接,固定片的另一端沿固定片的厚度方向加工有电机容纳孔,转动电机设置在电机容纳孔中,且转动电机的壳体与电机容纳孔的孔底固定连接,转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延伸至电机容纳孔的外部,且转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套装有连接套,转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连接套与夹手组件固定连接,转动电机的转动范围为90°,通过转动电机的设置可以改变夹手组件的工作状态,使原本竖直布置的夹手组件变为水平设置,在进行样品采集时,对于自然界中尺寸较大的石块,通过改变夹手组件的工作状态起到对目标按压的动作,以此来辅助孔钻(20)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5822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针对混流式水轮机在空载启动过程的分析方法
- 下一篇:隔热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