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双减震功能且散热安全高效的汽车散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21818.0 | 申请日: | 2023-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39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俞晓军;潘世祥;李利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凯乐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3/18 | 分类号: | F01P3/18;F01P11/10;F01P1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姜贝贝 |
地址: | 22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减震 功能 散热 安全 高效 汽车 散热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双减震功能且散热安全高效的汽车散热器,包括缓冲式高效汽车散热器,缓冲式高效汽车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散热风机、减震式散热架和引流散热管,散热器本体包括散热器外壳和内置于散热器外壳内的导流管,散热风机位于散热器本体的背面,减震式散热架包括安装板、浮动机构、横板和嵌入式缓冲器,安装板分设有两组且对称设置于散热器外壳的两侧,安装板的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于车体内且表面开设有两组浮动槽,浮动机构分设有两组且分别安装于两组浮动槽内。本发明所设计的缓冲式高效汽车散热器可以实现对散热器本体的双向缓冲减震处理,并且通过设计的引流散热管可以达到对散热器本体高效散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散热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双减震功能且散热安全高效的汽车散热器。
背景技术
汽车散热器属于汽车冷却系统,发动机水冷系统中的散热器由进水室、出水室、主片及散热器芯等三部分构成,冷却液在散热器芯内流动,空气在散热器芯外通过热的冷却液由于向空气散热而变冷,冷空气则因为吸收冷却液散出的热量而升温,所以散热器是一个热交换器,散热器分为同侧进、同侧出,异侧进、异侧出,下进下出等三种安装方法,无论哪能种方法,都要尽量减少管件的数量,管件越多,不但费用增加,隐患也会增加,汽车散热器主要有两种:铝质和铜制,前者用于一般乘用车,后者用于大型商用车。
然而,现有的汽车散热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的问题:现有的汽车散热器的安装方式较为简单,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会产生颠簸和振动,而汽车散热器刚性的安装方式,容易导致汽车散热器的连接件以及散热器出现振动,长时间容易损坏散热器本体,并且现有的散热方式对于内部冷却液的散热方式较为简单,且效率较低。为此,需要设计相应的技术方案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减震功能且散热安全高效的汽车散热器,解决了现有的汽车散热器的安装方式较为简单,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会产生颠簸和振动,而汽车散热器刚性的安装方式,容易导致汽车散热器的连接件以及散热器出现振动,长时间容易损坏散热器本体,并且现有的散热方式对于内部冷却液的散热方式较为简单,且效率较低,这一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双减震功能且散热安全高效的汽车散热器,包括缓冲式高效汽车散热器,所述缓冲式高效汽车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散热风机、减震式散热架和引流散热管,所述散热器本体包括散热器外壳和内置于散热器外壳内的导流管,所述散热风机位于散热器本体的背面,所述减震式散热架包括安装板、浮动机构、横板和嵌入式缓冲器,所述安装板分设有两组且对称设置于散热器外壳的两侧,所述安装板的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于车体内且表面开设有两组浮动槽,所述浮动机构分设有两组且分别安装于两组浮动槽内,所述横板安装于两组安装板之间且表面开设有透气口,所述嵌入式缓冲器分设有两组且分别安装于两组浮动机构上,所述内嵌式缓冲器的外端与散热器外壳的背面,所述引流散热管分设有若干组且均匀安装于散热器外壳上,若干组所述引流散热管等距分布于导流管内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浮动机构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两组缓冲垫和设置于两组缓冲垫之间的滑块,两组所述缓冲垫分别安装于浮动槽的两端,所述缓冲垫的表面呈层叠状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嵌入式缓冲器安装于滑块上且包括立柱、内嵌球、移动杆和缓冲片,所述立柱固定于滑块的外端且端部与内嵌球一体成型,所述内嵌球的表面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杆活动穿插于移动槽内,所述缓冲片分设有若干组,相邻两组所述缓冲片对称设置于移动槽的端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移动槽分设有四组且呈十字状分布,所述移动槽的外端宽度小于内端宽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移动杆的表面套嵌有形变外套,所述形变外套的表面呈层叠状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缓冲片呈弧形结构且内侧设置有复位垫片,所述复位垫片固定于移动槽的内壁上且表面呈波纹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凯乐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凯乐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218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