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身后端传力结构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222873132.8 | 申请日: | 2022-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8929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孙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任晨雪 |
地址: | 071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身 后端 结构 车辆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身后端传力结构及车辆,所述传力结构包括:后地板骨架结构,所述后地板骨架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之间自车头至车尾的方向依次连接有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搁物板结构,所述搁物板结构包括搁物板本体、连接于所述搁物板本体上的搁物板前横梁和搁物板后横梁;所述搁物板本体与车辆侧围连接,所述搁物板后横梁的两端分别与车辆的左右侧的D柱连接,所述搁物板前横梁上设有倾斜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延伸至车辆地板并与所述车辆地板连接。本申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身后端的传力效果较差从而导致车辆的NVH性能和车辆疲劳耐久性能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身后端传力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路面的激励传递至车辆上的车身后端主要有两条传力路径,分别为:1、路面激励传递至车辆悬架,再传递至减震器在车身的安装点,最后传递至车身;2、路面激励传递至车辆悬架,再传递至车身上的后副车架,最后传递至车身上。
现有技术中,地板纵梁作为后副车架、后悬架的载体,其强度和刚度不足,从而导致纵梁与悬架,纵梁与后副车架的安装点动刚度较低,进而使隔振效果较差;同时车后端的搁物板通过车辆侧围板与车身连接,造成了传力通道的断层,影响传力效率,从而使车辆的NVH性能和车辆疲劳耐久性能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身后端传力结构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身后端的传力效果较差从而导致车辆的NVH性能和车辆疲劳耐久性能低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身后端传力结构,所述传力结构包括:
后地板骨架结构,所述后地板骨架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之间自车头至车尾的方向依次连接有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车辆地板设于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和所述第三横梁上;
搁物板结构,所述搁物板结构包括搁物板本体、连接于所述搁物板本体上的搁物板前横梁和搁物板后横梁;
所述搁物板本体位于所述后地板骨架结构上方,所述搁物板本体与车辆侧围连接,所述搁物板后横梁的两端分别与车辆的左右侧的D柱连接,所述搁物板前横梁上设有倾斜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延伸至车辆地板并与所述车辆地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三横梁、所述车辆的左右侧的D柱和所述搁物板后横梁围合形成第一平面环状传力结构,以对地面传来的激励进行传递。
可选地,所述第二横梁、所述搁物板前横梁和所述支撑板的边缘围合形成第二平面环状传力结构,以对地面传来的激励进行传递。
可选地,所述搁物板前横梁、所述搁物板后横梁、所述左纵梁、所述右纵梁、所述车辆的左右侧的D柱和支撑板围合形成立体传力结构,以对从地面传来的激励进行传递。
可选地,所述传力结构还包括:
两个轮罩内板,两个所述轮罩内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在靠近所述第二横梁的位置的上方,所述轮罩内板用于对在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上横向传来的激励进行传递。
可选地,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均由多个分体结构拼接而成。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车辆地板之间的夹角范围在65°至70°之间。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与车辆地板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二横梁的正上方。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多个加强件,以对所述支撑板进行结构加强。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纵梁结构。
采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车身后端传力结构及车辆,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8731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球磨机用进料装置
- 下一篇:餐具自动翻转分流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