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布线结构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222587837.3 | 申请日: | 202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8463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0 |
发明(设计)人: | 高松峰;袁耀斌;胡振方;何文成;黄军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张美君 |
地址: | 51811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布线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布线结构及汽车。所述汽车布线结构包括地板线束,所述地板线束包括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汽车前围板上的主控线束、沿汽车左侧门槛内板布置并集成至所述主控线束中的左侧控制线束、沿汽车右侧门槛内板布置并集成至所述主控线束中的右侧控制线束,以及自所述主控线束中分离并朝向汽车副仪表台延伸的主分支线束。本实用新型线束布局灵活,有利于线束装配;同时减少了线束对接数量和需要绕线的线束长度,降低了线束重量和线束成本,实现了整车轻量化目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布线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越来越安全、智能,整车的电器模块越来越多,而与电器模块对应的线束使用数量也在同步增长。现有技术中存在根据安装位置的不同而设计的不同线束布置方案,但当前线束布置方案依旧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比如,部分线束布置方案存在前后线束连接通道单一的问题,如此,在汽车功能增多时,单一的前后线束连接通道往往会导致线束较粗,而不便于线束装配;另一些线束布置方案则会存在线束绕线较多,从而导致线束重量大,提高了线束成本,也不利于整车轻量化目标的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汽车线束布置方案不利于线束装配或绕线较多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汽车布线结构及汽车。
鉴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布线结构,包括地板线束,所述地板线束包括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汽车前围板上的主控线束、沿汽车左侧门槛内板布置并集成至所述主控线束中的左侧控制线束、沿汽车右侧门槛内板布置并集成至所述主控线束中的右侧控制线束,以及自所述主控线束中分离并朝向汽车副仪表台延伸的主分支线束。
可选地,所述主控线束包括连接所述左侧控制线束的第一线束段以及连接所述右侧控制线束的第二线束段;所述第一线束段和所述第二线束段均布置在所述汽车前围板上,所述主分支线束自所述第一线束段和所述第二线束段的连接位置朝向所述汽车副仪表台延伸。
可选地,所述主控线束包括布置在所述汽车前围板上且连接所述左侧控制线束的第三线束段、布置在汽车副驾区域上且连接所述右侧控制线束的第四线束段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三线束段以及所述第四线束段之间的第一中间线束段;所述主分支线束自所述第一中间线束段分离并朝向所述汽车副仪表台延伸。
可选地,所述主控线束包括布置在汽车主驾区域上且连接所述左侧控制线束的第五线束段、布置在所述汽车前围板上且连接所述右侧控制线束的第六线束段以及连接在所述第六线束段以及所述第五线束段之间的第二中间线束段;所述主分支线束自所述第二中间线束段分离并朝向所述汽车副仪表台延伸。
可选地,所述地板线束还包括顶棚分支线束;所述顶棚分支线束包括沿汽车左A柱布置并集成至所述主控线束的左顶棚线束,以及沿汽车右A柱布置并集成至所述主控线束的右顶棚线束。
可选地,所述地板线束还包括集成至所述主控线束的仪表分支线束。
可选地,所述仪表分支线束包括集成至所述主控线束并连接所述顶棚分支线束的第一仪表线束,以及集成至所述主控线束并连接所述主分支线束的第二仪表线束。
可选地,所述汽车布线结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主控线束上的配电盒,所述仪表分支线束连接所述配电盒。
可选地,所述汽车布线结构还包括集成至所述主控线束且连接所述配电盒的取电线束。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汽车布线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5878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穿脱的防护服
- 下一篇:一种制冰机的水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