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AGV运输车用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2287200.2 | 申请日: | 2022-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82874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杨智育;熊志远;贾彦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皇岛远舟工业气体有限公司;中船重工远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5 | 分类号: | B60L53/35;B60L53/3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000 河北省秦皇岛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gv 运输车 充电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AGV运输车用充电装置与充电系统,包括射频识别模块、红外对射传感器、第一控制器、充电座和驱动充电座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固定设置于充电座上,红外对射传感器发射端固定设置于转动机构上,使得红外对射传感器发射端绕转动轴在水平面上转动,所述转动机构上还设置有角度传感器,红外对射传感器接收端设置于AGV运输车上;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连接射频识别模块、红外对射传感器、角度传感器和驱动机构。本申请具有便于实现AGV运输车上的充电接口与充电装置上的充电座的精准对接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AGV运输车充电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AGV运输车用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AGV运输车又名无人搬运车,自动导航车,激光导航车。其显著的特点是无人驾驶,AGV运输车上装备有自动导向系统,可以保障系统在不需要人工引航的情况下就能够沿预定的路线自动行驶,将货物或物料自动从起始点运送到目的地。
AGV运输车用充电组件通常包括充电座和充电板,其中,充电座设于充电装置上,充电装置设置在充电站内,充电座与充电站内的机柜电连接。机柜能够将220V/380V充电压转换为充电座的工作电压。充电板设置在AGV运输车上,待AGV运输车的电量消耗完后,AGV运输车会驶进充电站内进行充电。充电前,AGV运输车上的充电板与充电座先进行对接。
在实际充电的过程中,难以AGV运输车上的充电板与充电装置上的充电座的精准对接。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便于实现AGV运输车上充电板与充电装置上的充电座精准对接,本申请提供一种AGV运输车用充电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AGV运输车用充电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AGV运输车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频识别模块、红外对射传感器、第一控制器、充电座和驱动充电座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固定设置于充电座上,红外对射传感器发射端固定设置于转动机构上,使得红外对射传感器发射端绕转动轴在水平面上转动,所述转动机构上还设置有角度传感器,红外对射传感器接收端设置于AGV运输车上;
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连接射频识别模块、红外对射传感器、角度传感器和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射频识别模块能够识别AGV运输车上安装的电子标签,从而得到AGV运输车的车型,第一控制器能够根据AGV运输车的车型匹配充电座在竖直方向上需要移动的距离,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以控制驱动机构驱动将充电座移动至相应的高度,此时,红外对射传感器能够检测AGV运输车是否与充电座对齐,若AGV运输车未与充电座对齐,则第一控制器控制转动机构转动,使得红外对射传感器发射端随之转动。直至红外对射传感器发射端与安装在AGV运输车上的红外对射传感器接收端对准后,将红外对射传感器转动至垂直于充电座的姿态。第一控制器根据角度传感器检测到的转动角度控制驱动机构驱动充电座的位置,使得红外对射传感器发射端与红外对射传感器接收端对齐。此时说明AGV运输车上的充电接口与充电装置上的充电座对齐。本申请为实现充电板与充电座精准对齐提供了硬件基础,配合一定的算法能够更好地实现充电板与充电座精准对齐。
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X轴轨道和Y轴轨道,所述充电座与X轴轨道滑移连接,所述X轴轨道与Y轴轨道垂直设置,并且X轴轨道与Y轴轨道滑移连接。
可选的,所述X轴轨道上设置有驱动充电座沿水平方向滑动的X轴电机,所述Y轴轨道上设置有驱动X轴轨道沿Y轴滑动的Y轴电机;
所述X轴电机和Y轴电机分别连接第一控制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充电座可随着X轴轨道与Y轴轨道,在充电装置平面内滑移,并且X轴电机和Y轴电机受第一控制器的控制,将充电座移动到合适的位置。
可选的,充电座上还设置有充电插口和接触柱,所述接触柱一端固定设置在充电座上,接触柱远离充电座的一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第一控制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皇岛远舟工业气体有限公司;中船重工远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秦皇岛远舟工业气体有限公司;中船重工远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2872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柔性材料张紧结构
- 下一篇:一种微晶纤维素反应混合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