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风道高效散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1694890.7 | 申请日: | 2022-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8299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黄自辉;杨智勇;郭燕凌;马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稳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27 | 分类号: | H01L23/427;H01L23/367;H01L23/467;H01L23/373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科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4 | 代理人: | 王勇刚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道 高效 散热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风道高效散热器,在使用时,外接固定组件将传热管束组固定在外部热源上,第一接触导热端通过与外部热源直接接触,进而将外部热源的热量传输至第二接触导热端和第三接触导热端上;散热芯体通过与第二接触导热端和第三接触导热端直接接触,进而并将热量吸收;最后通过第一散热风扇和第二散热风扇工作,进而形成左侧散热风道和右侧散热风道同时对散热芯体进行散热。由此可见,该双风道高效散热器通过传热管束组将产生的热量导入至散热芯体中,利用散热芯体使得散热面积增大,同时通过第一散热风扇和第二散热风扇使得散热芯体内而形成良好的空气回流,使得热量向外传输快,散热效果极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风道高效散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多,因此电子设备内所设置的电子器件(如芯片)也越来越多。一般情况下,在电子设备工作时电子器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这些多余的热量不能快速散去并聚积起来产生高温,很可能会毁坏正在工作的设备,这时散热器便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散热器是附在发热的电子器件上的一层良好导热介质,能够对发热的电子器件进行散热。
然而,市面上的散热器都是依靠自身的特点来散热的,其散热效果差,无法快速散热,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风道高效散热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散热器都是依靠自身的特点来散热的,其散热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风道高效散热器,包括:
传热管束组,所述传热管束组的中部汇集形成有第一接触导热端,所述传热管束组的左右两侧分别向上弯折形成有第二接触导热端和第三接触导热端;
外接固定组件,所述外接固定组件包覆于所述第一接触导热端上,用于将所述第一接触导热端固定于外部热源;
散热芯体,所述散热芯体套设于所述第二接触导热端和所述第三接触导热端上,用于吸收所述传热管束组上的热量;
第一散热风扇,所述第一散热风扇固定连接于所述散热芯体的左侧,用于形成左侧散热风道;
以及第二散热风扇,所述第二散热风扇固定连接于所述散热芯体的右侧,用于形成右侧散热风道。
可选地,所述传热管束组包括多根沿着宽度方向依次排列的传热铜管;多根所述传热铜管的中部相邻设置并相互接触,进而形成所述第一接触导热端;多根所述传热铜管的左右两侧间隔设置并相互分离,进而形成所述第二接触导热端和所述第三接触导热端。
可选地,所述散热芯体的左右两侧沿其高度方向贯穿设置有插接通孔,所述第二接触导热端和所述第三接触导热端穿插固定于所述插接通孔中。
可选地,所述散热芯体包括多个散热片,多个所述散热片并排焊接固定而形成一柱状体结构,所述第二接触导热端和所述第三接触导热端穿设于各所述散热片的左右两侧。
可选地,多个所述散热片沿着高度方向间隔平行排列,进而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片之间留有排风间隙。
可选地,多个所述散热片结构相同,均包括散热平板和沿着该散热平板的左右两端向上凸起设置的连接凸起片,各相邻所述散热片中的连接凸起片相互搭靠并焊接成一体,构成所述散热芯体。
可选地,所述外接固定组件包括管束包覆座和外接臂;所述管束包覆座沿着宽度方向排列设置有管束槽,所述管束包覆座包覆于所述第一接触导热端上,同时所述第一接触导热端嵌设于所述管束槽中;两个所述外接臂对称设置于所述管束包覆座的两侧,两个所述外接臂上均开设有紧固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稳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稳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6948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