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震式驾驶室锁柱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2221671790.2 | 申请日: | 2022-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1418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陈靖;曹纯儒;董朝闻;耿平;尹丽;於德奎;黄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大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3/06 | 分类号: | B62D33/06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 42110 | 代理人: | 高涛 |
地址: | 442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驾驶室 总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式驾驶室锁柱总成,包括支座、减震式锁销和间隙补偿组件,支座能固定在驾驶室底部上,减震式锁销固定于支座上,减震式锁销用于连接驾驶室悬置中的锁舌,间隙补偿组件用于消除锁舌在减震式锁销上的间隙;所述间隙补偿组件包括左浮动件、右浮动件,左浮动件和右浮动件能在锁销上作轴向浮动,左浮动件和右浮动件用于夹紧锁舌;车辆行驶中,驾驶室发生前后方向位移窜动时,该机构减小了与驾驶室悬置的间隙,限制了驾驶室的位移量,同时也可提供车辆行驶方向的缓冲力,减弱在行驶方向的位移量,从而提高了车辆的驾乘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商用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是一种减震式驾驶室锁柱总成。
背景技术
车辆在怠速或行驶过程出现的异常抖动会对车内驾乘人员造成一种非常不适的振颤感,严重影响车辆的舒适性、用户的驾乘体验,从而影响车辆的销售。而随着商用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消费群体的年轻化程度加剧,消费者对车辆驾乘舒适性的关注度也是越来越高。如何提高车辆的驾乘舒适性、减轻驾驶室员的疲劳强度已成为设计者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目前,在欧洲商用车领域,驾驶室悬置已经广泛采用了包含空气弹簧的空气悬架和四点全浮减震悬置技术,国内近年来不少主机厂也开始效仿,普及全浮减震悬置技术已成为商用车发展的趋势。然而受空气悬架、全浮悬置结构和驾驶室底板、后围结构限制,目前气囊减震和全浮悬置技术全面推广还无法实现,同时经过大量实验数据验证,气囊或全浮悬置优势更多体现在车辆的垂直和左右方向吸收振动能量,且也能达到市场较为认可的隔振效率,但在车辆行驶方向的隔振效率却不尽如意,基本不起作用,甚至还有放大振幅的趋势。驾驶室悬置在行驶方向隔振率低的这种缺陷必然会影响驾驶室悬置的综合隔振效率,目前行业能达到80%隔振率已处于领先水平,因此针对汽车驾驶室悬置前后方向隔振效率的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震式驾驶室锁柱总成,目的是为了解决汽车驾驶室悬置前后方向隔振效率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震式驾驶室锁柱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减震式锁销和间隙补偿组件,支座能固定在驾驶室底部上,减震式锁销固定于支座上,减震式锁销用于连接驾驶室悬置中的锁舌,间隙补偿组件用于消除锁舌在减震式锁销上的间隙;所述间隙补偿组件包括左浮动件、右浮动件,左浮动件和右浮动件能在锁销上作轴向浮动,左浮动件和右浮动件用于夹紧锁舌。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地限定,所述支座包括上支座和下支座,上支座为V型托架结构,装配在驾驶室底板纵梁处;下减震支座为槽型结构,下减震支座上对称设有销孔,销孔用装配减震式锁销。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地限定,所述减震式锁销包括销轴、左减震部件、右减震部件和锁紧件,左减震部件和右减震部件能在销轴上滑动,左减震部件和右减震部件分别固定于两个销孔内,左减震部件和右减震部件对销轴起减震作用,锁紧件与销轴的自由端连接,锁紧件用于锁紧销轴。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地限定,所述左减震部件和右减震部件的结构相同;左减震部件包括限位座和橡胶减震块,限位座的翻边部与支座中的下支座焊接,橡胶减震块固定于限位座内,橡胶减震块用于锁紧件贴合;所述由减震限位部中的橡胶减震块与销轴头部上限位凸起贴合。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地限定,所述锁紧件包括锁紧螺母和背紧螺母,销轴的自由端与锁紧螺母和背紧螺母连接。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地限定,所述左浮动件和右浮动件的结构相同;左浮动件包括浮动橡胶块和压簧,浮动橡胶块和压簧与销轴的杆部为间隙配合,压簧的一端固定在浮动橡胶块内,压簧的另一端抵靠在限位座上;所述左浮动件和右浮动件中的浮动橡胶块用于夹紧驾驶室悬置中的锁舌。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地限定,所述左浮动件和右浮动件中的浮动橡胶块呈锥台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大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大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6717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