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固定化微生物载体制备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0789938.6 | 申请日: | 2022-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82905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黄明智;项雪珠;易晓辉;陈振国;郑婉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叁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34 | 代理人: | 董杨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州市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微生物 载体 制备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化微生物载体制备系统,包括:交联装置;加压装置,其设在所述交联装置的顶部;包埋液混料装置,其底部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加压装置的顶部相连通;交联液混料装置,其底部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交联装置的侧壁顶部相连通;小型固液混合装置,其底部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包埋液混料装置的顶部相连通;其中,所述交联装置内设有顶部敞口的交联桶,所述交联桶内设有至少两个直径递减的收集框,至少两个所述收集框的顶部敞口;所述加压装置的底部设有出料盘,所述出料盘的底部于对应每个收集框的上方设有连通收集框的出料管组,每组出料管组包括若干内径相同的出料管,且每组出料管组的出料管内径不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定化微生物载体制备系统。
背景技术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等手段,将活性微生物等限定在特定空间区域内(载体材料内部或表面),在其保持功能活性的同时,可重复使用的生物技术。与传统生物法相比,生物处理系统容积和产泥量都大幅减少,微生物负载和截留能力更高,使得生物降解速率能提高,运行更稳定。与溶液分离快速简易微生物细胞固定方法大致可以分成吸附法、共价结合法、交联法和包埋法四大类。其中,包埋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它是一种将细胞包埋在多孔载体内部实现固定化的方法,使得小分子底物和产物可以自由出入,微生物不流失。由于不规则形状的固定化载体易磨损变形,固定化载体一般制成球形,同时球形表面积大,与底物接触面积较大,生产效率相对较高。固定化载体适宜大小一般在2~3mm。然而,目前尚无一种能够大批量快速制备固定化微生物胶球的有效装备或系统,导致制作固定化微生物胶球流程不合理、成本高昂、实际使用效果不佳,限制了相关技术的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化微生物载体制备系统,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固定化微生物载体制备系统,包括:交联装置;加压装置,其设在所述交联装置的顶部;包埋液混料装置,其底部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加压装置的顶部相连通;交联液混料装置,其底部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交联装置的侧壁顶部相连通;小型固液混合装置,其底部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包埋液混料装置的顶部相连通;其中,所述交联装置内设有顶部敞口的交联桶,所述交联桶内设有至少两个直径递减的收集框,至少两个所述收集框的顶部敞口;所述加压装置的底部设有出料盘,所述出料盘的底部于对应每个收集框的上方设有连通收集框的出料管组,每组出料管组包括若干内径相同的出料管,且每组出料管组的出料管内径不同。
进一步,至少两个所述收集框包括第一收集框、第二收集框和第三收集框,第一收集框、第二收集框和第三收集框直径递减且沿交联桶的轴心依次同轴心叠设于交联桶内;所述出料管包括分别于第一收集框、第二收集框和第三收集框上方连接于出料盘底部的若干第一出料管、第二出料管和第三出料管,所述若干第一出料管、第二出料管和第三出料管的内径依次递减或递增。
进一步,所述交联桶底部的连接有转轴,所述交联装置的底部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轴连接。
进一步,所述交联桶的外底设有恒温器。
进一步,所述加压装置内设有加压泵,所述加压泵的输入端与第一管道的输出端相连通,加压泵的输出端与出料盘的顶部连通;所述出料盘通过其外侧的螺纹与加压装置的底部内壁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包埋液混料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包埋液混料装置内的包埋液混料仓;设于所述包埋液混料仓内壁上的电热板;设于所述包埋液混料装置上,且连通包埋液混料仓顶部的第一固体进料口;设于所述包埋液混料装置上,且连通包埋液混料仓顶部的第一进水口;以及设于所述包埋液混料装置上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穿至包埋液混料仓内并连接有第一搅拌器;其中,所述包埋液混料仓的底部与第一管道的输入端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师范大学,未经华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899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