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DPF多孔介质模型死区识别修复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75112.0 | 申请日: | 2022-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45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楼狄明;陈志林;张允华;余玉麒;房亮;谭丕强;胡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7/70;G06T7/187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陈金星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dpf 多孔 介质 模型 死区 识别 修复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DPF多孔介质模型死区识别修复方法及系统,包括:S1、将二维多孔介质模型图像中的像素点分为孔隙相节点和固相节点,构建存储矩阵存储所有孔隙相节点的坐标;S2、选择一个孔隙相节点,对其进行孔隙扩张,孔隙扩张结束后获取该孔隙相节点的总扩张节点数量,若总扩张节点数量超过预设置的死区阈值,则将该孔隙相节点的扩张区域标记为已检测孔隙相节点,否则,将该孔隙相节点及其扩张区域标记为新固相节点;S3、更新二维多孔介质模型和存储矩阵,重复步骤S2,直至满足预设置的终止条件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孔隙扩张对死区进行识别和修复,能够改善初始模型存在死区数量较多的问题,从而可对二维DPF多孔介质模型进行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DPF载体模型构建优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DPF多孔介质模型死区识别修复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排放法规的不断更新,柴油机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进升级,为了满足严苛的排放法规要求,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柴油机后处理排放控制系统中,在柴油机尾颗粒物过滤和吸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DPF载体结构决定了DPF过滤及再生性能优劣,通过构建DPF载体模型,可以分析指导开发捕集效率更加高、成本更低的DPF。
壁流式DPF内部布满轴向平行的细小孔道,入口孔道和出口孔道错开交替封堵,使柴油机排放的含有混合颗粒物废气强制通过DPF多孔介质层,通过扩散、拦截和重力沉积等过滤机制完成对颗粒物的有效捕集和吸附过程,从而实现排气中颗粒物的净化,以满足排放法规的要求。
DPF载体的孔道形状、尺寸、以及多孔介质内部结构、厚度等对DPF流通性起决定性作用,进而影响发动机的经济性和动力性。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只能分析其宏观参数的改变对DFP性能的影响,无法对DPF内部多相流耦合作用机理及相关的微观现象及参数进行细致分析。而现有的DPF研究大多集中在DPF再生模型构建及控制,碳累积量计算,压降宏观分析等领域,DPF内部微观模型构建及流动分析相对较少,无法精确分析多孔介质微观结构对DPF性能的影响。
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107035470A公开了一种优化流场的DPF再生系统及控制方法,经NTP发生器放电产生活性物质,由安装于DPF上游的喷嘴喷出,进入DPF内部与颗粒物反应,实现再生,在发动机运行状态下对DPF进行实时再生,有效解决了因发动机排气流量大、流速快而导致的NTP利用率下降问题。中国专利CN109977469A提出了一种基Voronoi图的二维多孔介质模型构建方法,然而其只能实现内部固定尺寸的孔道,且载体形状随机性不够,不能用于反映DPF多孔介质层的复杂无序性构造,与实际差别较大。
中国专利CN114547838A公开了一种DPF多孔介质模型两相边界优化方法,提出了边界系数的概念,根据边界系数进行像素单元格转换,从而去除了二维多孔介质模型的毛刺状边界,拓宽了平均流通孔径的大小,增加了DPF载体的固有渗透率,提升了流通性,实现DPF多孔介质模型两相边界的优化。但是,专利CN114547838A的技术方案中,直接进行了二维多孔介质模型的毛刺状边界优化,忽略了死区的存在,即二维多孔介质模型中面积较小的流体域,如被固体域格子围起来的包含N个像素的流体域,其流通效果差,因此,其对二维DPF多孔介质模型的优化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DPF多孔介质模型死区识别修复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DPF多孔介质模型死区识别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读取二维多孔介质模型图像,识别二维多孔介质模型图像中的各个像素点,将所有的像素点分为孔隙相节点和固相节点,构建存储矩阵存储所有孔隙相节点的坐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751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