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有母乳低聚糖LNnT的乳蛋白深度水解婴儿配方食品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28079.6 | 申请日: | 202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44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奋昕;李艳杰;关尚玮;孔小宇;刘彪;李放;王逸伦;闫雅璐;段素芳;司徒文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3/00 | 分类号: | A23L33/00;A23L33/2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韩蕾;张德斌 |
地址: | 01000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有 母乳 聚糖 lnnt 蛋白 深度 水解 婴儿 配方 食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母乳低聚糖LNnT的乳蛋白深度水解婴儿配方食品。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食品,该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食品中含有乳糖‑N‑新四糖,以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食品的总干物质的量计,乳糖‑N‑新四糖在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食品中的总含量为21.4‑857.2mg/100g;并且,所述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食品中的总蛋白含量为12~18g/100g,所述总蛋白包括水解乳蛋白,且分子量分布1000dal以下的蛋白占总蛋白的70%以上。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食品的制备方法及相关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低致敏性配方食品,具体而言,是关于一种含有母乳低聚糖LNnT的低致敏性乳蛋白深度水解婴儿配方食品、其制备方法与相关应用,属于婴儿特医低敏食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食物过敏(food hypersensitivity/allergy,FH/FA)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研究关注热点。婴幼儿食物过敏中,牛乳蛋白和鸡蛋过敏最为常见。目前对于牛乳蛋白过敏的孩子均采用回避治疗作为指南性意见。过程中会用到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eHF)做诊断和治疗,用乳蛋白部分(适度)水解配方(pHF)和整蛋白配方做家庭再引入试验。但是,临床研究表明,长期食用深度水解配方,规避整蛋白饮食,会导致婴儿在一定程度上生长发育缓慢。而且,长时间使用水解配方对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加重。临床数据表明,乳蛋白过敏群体在做再引入实验时,比整蛋白配方具有更高比例的耐受性,从而更早的从深度水解配方转到深度水解配方。婴儿尽快通过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改善症状,进而尽快从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转到整蛋白配方,是有意义的。
相比于母乳喂养的婴幼儿,未接受母乳喂养的婴幼儿肠道发育不健全。婴儿肠道中的微生物菌群可代谢产生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短链脂肪酸可调节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为调节肠道微环境的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乙酸是宿主能量的重要来源。而肠道中支链短链脂肪酸(BCFA)如异丁酸和异戊酸,由肠道菌群代谢支链氨基酸如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等产生,是未消化的蛋白与多肽到达结肠后被细菌发酵的产物,主要来自于膳食或粘膜细胞的脱落,因此,异丁酸和异戊酸的降低可看作从蛋白发酵转向纤维发酵,被认为是积极的效应。一些研究报道,与未接受母乳喂养的相比,全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中测得异丁酸和异戊酸含量较低;牛奶蛋白过敏婴儿的粪便支链短链脂肪酸的浓度和比例比健康婴儿更高。
此外,婴儿肠道中的微生物菌群除了可代谢产生短链脂肪酸以外,在肠粘膜的降解过程中,有害菌群可侵入肠粘膜内部,粘多糖可经过中间反应快速地降解为硫代硫酸盐和游离的硫酸根,并最终产生有毒气体硫化氢。在炎症反应中,肠道稳态被破坏,硫代硫酸盐可被氧化成连四硫酸盐,并促进有害菌的进一步侵袭。
因此,在婴幼儿配方食品领域,需要改善肠道微健康、缓解肠道不适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改善肠道微环境健康的低致敏性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食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低致敏性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食品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低致敏性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食品的应用。
本案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母乳低聚糖乳糖-N-新四糖(Lacto-N-neotetraose,LNnT)有利于改善肠道微环境健康,特别是有利于改善婴幼儿肠道微环境健康,具体可表现在:提高肠道乙酸含量;减少肠道异丁酸和/或异戊酸的产生;减少肠道硫化氢的产生;和/或提升个体抵御肠道致病菌如ETEC感染能力。进而,本发明将包括乳糖-N-新四糖的母乳低聚糖作为配方原料,提供了一种可改善肠道微环境健康的低致敏性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食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280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