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氨燃料船舶发动机系统及其尾气后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83778.3 | 申请日: | 2022-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73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陈瑞侃;杨新伟;郭江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动力(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10 | 分类号: | F01N3/10;B01D53/94;F01N3/20;F02M21/02;F01N11/00;F01N3/28;F01N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张宁展 |
地址: | 20120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船舶 发动机 系统 及其 尾气 处理 | ||
1.一种氨燃料船舶发动机系统的尾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氧化亚氮反应器、脱氮氧化物反应器、氨氧化催化剂反应器以及排放系统;其中:
所述氧化亚氮反应器的入口端分别与氨燃料发动机和氨燃料供应系统相连接,所述氧化亚氮反应器的出口端与所述脱氮氧化物反应器的入口端相连接,所述脱氮氧化物反应器的出口端与所述氨氧化催化剂反应器的入口端相连接,所述氨氧化催化剂反应器的出口端与所述排放系统相连接;
所述氧化亚氮反应器的入口端至出口端之间连接有第一连通旁路;
所述氨氧化催化剂反应器的入口端至出口端之间连接有第二连通旁路;
根据处理控制逻辑,所述氨燃料船舶发动机和/或所述氨燃料供应系统与所述氧化亚氮反应器相连通或通过所述第一连通旁路与所述脱氮氧化物反应器相连通;所述脱氮氧化物反应器经过所述氨氧化催化剂反应器与所述排放系统相连通或通过所述第二连通旁路与所述排放系统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燃料船舶发动机系统的尾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亚氮反应器,包括一层或多层贵金属催化剂层,多层所述贵金属催化剂层之间依次排列设置,用于以NH3作为还原剂,通过催化还原的方式将N2O转化为N2、O2、NO2和NO。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燃料船舶发动机系统的尾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氮氧化物反应器,包括依次排列设置的一层或多层钒催化剂层以及设置于所述钒催化剂层后端的一层铜催化剂层;其中,所述钒催化剂层用于以NH3作为还原剂,通过催化还原的方式将NOX转化为N2和H2O;所述铜催化剂层用于将NH3转化为N2和H2O。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燃料船舶发动机系统的尾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氧化催化剂反应器,包括一层或多层氧化催化剂层,多层所述氧化催化剂层之间依次排列设置,用于将NH3氧化,转化为N2和H2O。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燃料船舶发动机系统的尾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系统,包括NH3浓度传感器和氨燃料回收系统;其中:
所述NH3浓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与所述氨燃料回收系统相连接,另一路与大气连通;
所述氨燃料回收系统与所述氨燃料供应系统相连接;
根据排放控制逻辑,所述脱氮氧化物反应器或所述氨氧化催化剂反应器通过所述NH3浓度传感器直接与大气相连通或与所述氨燃料回收系统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燃料船舶发动机系统的尾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亚氮反应器与所述脱氮氧化物反应器之间的管路上和/或所述脱氮氧化物反应器与所述氨氧化催化剂反应器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用于防止气体回流的阀门;
所述氧化亚氮反应器和所述氨氧化催化剂反应器的入口端以及所述第一连通旁路和所述第二连通旁路上分别设有控制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燃料船舶发动机系统的尾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热系统,所述辅热系统分别与所述氧化亚氮反应器和所述脱氮氧化物反应器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动力(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船动力(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8377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